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在人们纷纷关注招才引智的时候,第二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决赛将于本周四(8月22日)进行,此次大赛有1295位高层次人才参加,是去年报名的三倍,展示了山东创业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全面推行创业人才“以赛代评”是山东改革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评选模式、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内容。与传统评审方式相比,参与者范围更加广泛,由只面向企业扩展到尚未创办企业但具备核心技术、已经组建了创业团队、拥有强烈创业意向的人才;评价方式更加科学,采取路演方式,让人选登台阐述,同评委面对面交流,评委现场打分亮分;评委构成更加多元,成员包含创投专家以及省内部分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金融机构、技术转移机构以及科技企业的代表。 2018年首届大赛共吸引收到410人申报,最终50个企业、30个项目获奖。而今年申报热情、引才成效大幅提升,共有1295人报名参加(创业企业类474名,创业项目类821名、其中海外项目320名),是去年的3倍,经初评,择优确定140个创业企业、99个创业项目参加决赛。
从项目质量看,技术含量、层次水平普遍较高,很多能够填补省内甚至国内空白,市场应用前景广阔。从此次大赛中,人们可以感受高层次人才对以赛代评模式的认可,感受到各地重视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创业环境越来越好。
不少参赛项目是各地努力拉过来、引过来的。王庆海是高精度芯片研究专家,潍坊市坊子区主要负责同志在首届潍坊发展大会与他取得联系,在发现投资意向后,立即率队登门招商,区委书记、区长先后6次赴武汉、上海等地对接洽谈,充分展示坊子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用真情感化,增强他们来潍坊投资创业的信心,并通过国有投资公司投资,为项目启动注入资金,目前公司项目已入选山东省2019年新旧动能重点项目库,园区建成后,将吸引全产业链上下游20余企业及项目入驻。
有的参赛者扎根当地,成为引才大使。李晓博于2013年来到邹城创业,先后引进并推广了玉木耳、来福蘑、杏鲍菇、榆黄蘑、榆耳等二十几个食用菌优良品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0余项;引进并转化新技术、新成果20多项;已为邹城引进李玉院士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2人,专业技术人才26人;组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二十多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推广优质菌包6170万袋,新增农民纯收入3000多万元,带动农户1052户,极大的推广了邹城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更好引才留才,大赛在评选流程上进行了改进,大力推进精准对接、跟踪服务,专门邀约了全省16市的科技孵化器负责人、重点新兴产业园区负责人参会观摩,还邀约了全国多家创投机构代表参与到本次创业大赛决赛评选,以提供技术、资本、平台全链条交流衔接。根据本次大赛的规则,胜出的创业企业类人才,将直接纳入到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遴选程序,经过简便程序核准认定后,可享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类有关政策,最高可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而在大赛中胜出的创业项目类人选,则会给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类候选资格,在大赛结束后一年内在山东,注册成立企业,将按程序直接认定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