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嘉祥县:激发人才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信息来源:人才山东 发布时间:2021-05-27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以来,嘉祥县认真贯彻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秉持“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理念,聚合力、聚人才、强创新、强服务,聚焦产业发展,激发人才活力,助力乡村振兴,以人才集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人才山东网就嘉祥县人才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环境、乡村人才振兴等问题采访了嘉祥县委书记周生宏。

  人才山东: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嘉祥县确定了怎样的人才发展思路?

  周生宏:一个地方的发展,产业是核心、企业是主体、项目是支撑、环境是保障、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们秉持“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理念,牢固树立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鲜明导向,聚焦产业发展,以“引高端、建平台、优服务”为着力点,以“十百千”人才工程为抓手,按照“双聚双强”工作思路,即:优化工作机制聚合力,强化队伍建设聚人才,加强载体平台强创新,提高能力水平强服务,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才山东: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把有用的人才留住、避免人才流失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问题,围绕如何留住人才,在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嘉祥县都做了哪些工作?

  周生宏:“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这是人才流动的大趋势,我们作为鲁西南经济不发达地区,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难题。围绕如何留住人才,在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上门问需助引才,让人才“人尽其才”。组织科技、人社、发改、工信等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人才工作,开展“摸家底、明需求、送政策”活动,收集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需求岗位和关键技术需求。根据企业需要,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开通校园直通车,网上云招聘与线下招聘相结合,精准招引产业紧缺人才,促进企业需求与人才需要相匹配。

  二是畅通“绿色通道”,奉人才为“座上宾”。全力打造“嘉·快办”营商服务品牌,带头落实县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一人一策”“一企一策”帮助解决企业人才融资难题,今年已累计发放“人才贷”“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900万元。选派20余名第一书记驻企帮扶,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发放“人才服务一卡通”,建立人才子女入学双审批制度,解决了人才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问题。加大人才公寓投放量,精装人才公寓120余套,高标准筹建专家公寓,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才的安居需求。

  三是加强人才服务阵地建设,使人才“远来近悦”。精心打造集创客空间、政策服务为一体的“人才驿家”服务平台,成立人才服务总站和博士服务站,开发智慧人才云平台,实现线上联络需求,线下“绿色通道”的个性化服务,从人才政策、人才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远者来、近者悦”的“嘉祥环境”。

  人才山东:乡村振兴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振兴。在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方面,嘉祥县有哪些经验?

  周生宏:嘉祥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按照“双聚双强”工作思路,我们始终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作为首要工作,在“强服务”的同时,通过“聚合力、聚人才、强创新”,助力乡村人才活力释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全面振兴。

  一是优化工作机制聚合力。组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五大专班,形成了指挥部统筹谋划、专班推进、部门配合、县镇联动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制定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纳入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完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考核”,聚焦薄弱环节集中突破。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聚人才。开展农村带头人队伍“四雁齐飞”行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基层农机人员轮训、“百名科技人员下乡”等工程,评选“祥城英才”“乡村之星”“祥城工匠”100余人,定向培养农技推广生20余人,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9人,着力培育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农业农村带头人和“田秀才”“土专家”。做优“嘉祥家乡·共建共享”人才品牌,在南京农大等地设立引才工作站,积极延伸招才引智“触角”。高标准选聘14名专家、教授挂任镇街科技副职,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引进、研发合作、人才引进和培育等内容助力乡村发展。坚持人才资源等向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亲情引才、以才引才、中介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聚集了盖钧镒院士等国内外著名农业专家40余人。

  三是加强载体平台强创新。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新业态,大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规划建设为农服务中心,设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工作站11处。抓好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引导,整合人才、项目、资金,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搭建农科融合平台,与省农业科学院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羊产业技术研究院、大豆种业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邓子新院士团队建立山东益高生物科技研究院。依托县委党校、县职业中专,建立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通过承建、合建、自建等方式,建设农业部国家大豆种质创新与育种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30余个,为乡村人才振兴种好“梧桐树”,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嘉祥实践。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