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微山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招引高层次人才,打造高端人才平台载体,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智力支撑。
近日,人才山东网就微山县人才发展思路、人才引育工作、人才服务保障等问题采访了中共微山县委书记张茂如。
人才山东: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微山县确定了怎样的人才发展思路?
张茂如:近年来,微山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结合微山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了“高端引进与本土培育相结合、鼓励创新与支持创业相结合、优化环境与激发活力相结合”人才发展思路。注重整体统筹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试行)》,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更加开放、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把人才“接回家”、把项目“落到家”。
人才山东:一个地方的人才既要靠“引”,又要靠“育”,在人才的开发培养方面,微山县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茂如:我们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开展“优才计划”“人才回引”“全职招考”,今年共引进本科以上人才734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38人,引导青年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投身湖区建设;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态度,延伸柔性引才触角,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成省级以上平台载体24个,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25个,年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微山“人才金字塔顶”更加精彩;持续向内挖掘潜力,实施“荷都”系列产业领军人才、“六类”人才培养等工程,培育县级人才工程项目117个,年均培训各类人才1万人次以上,微山人才的底座更加坚实。
人才山东:面对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把有用的人才留住、避免人才流失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问题,围绕如何留住人才,在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微山县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茂如:人才是第一资源,留住是第一要务。与大城市相比,微山湖区条件较为艰苦,我们拿出最大诚意、最优服务,人才想到的我们竭尽所能,人才没想到的我们先行一步,让各类人才安心创业、安居乐业。持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县财政设立5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对顶尖人才和重大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一事一议”专项政策;深化党委联系专家服务制度,每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联系服务1名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设立了人才服务专员,在15个乡镇分别建立了“人才之家”,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个性化”服务,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今年在齐鲁股交“高端人才板”成功挂牌企业1家,提供人才贷500万元,为人才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492套,累计配租744人,基本上满足了各类人才需求。
人才山东:请结合今年济宁市出台的《关于实施“智汇济宁·才绘圣城”工程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措施》,谈谈微山县下一步的人才工作计划?
张茂如:济宁市《若干措施》,加大了对基层人才工作的支持力度,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充分运用好这一政策,确保各项措施在微山落实落地。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建立长期可持续人才发展机制,推动人才红利转化为发展效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工作政治引领,实施党组织书记“领办人才项目”,明确了“县级领导、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三级责任体系,凝聚起人才工作合力。不断健全人才政策体系,持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及时兑现各类补贴、补助、产业支持资金,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坚强保障。着眼引导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立足“园区”科技创新主战场,建设微电子、生态渔业、新能源新材料3大产业研究院,形成了涵盖1个产业园区、3个产业研究院、N个骨干企业的“1+3+N”“微山湖人才港”布局,全力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