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两会专题2021 > 人才工作
干货满满!关于人才工作,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都说了啥?

  2月2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济南开幕。省长李干杰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对“十三五”时期和过去一年的山东发展成就进行了回顾,并对2021年以及 “十四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进行部署。《报告》中哪些要素与人才工作息息相关?人才山东带你一起看两会↓↓↓

  “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报告指出,五年来,山东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坚定不移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新动能

  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加快赋能实体经济。2017年以来,新一代信息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 9%、25. 7%和34%。

  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规划

  山东全面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规划,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相继成立,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达到30家,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启动首批5家省实验室。

  科教融合

  深化科教融合,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人才兴鲁32条”

  出台“人才兴鲁32条”等政策,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98位,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4145名,分别比2015年增长113%、215 %。

  人才制度改革、科教改革

  2020年,山东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人数是上年的2.1倍。整合设立120亿元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实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推进高校院所“五权下放”。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山东将突出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实施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双倍增”计划

  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快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

  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

  深化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打造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普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工程、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

  完善普惠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提升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和“齐鲁工匠”。

  2021年重点工作

  报告指出,2021年的重点工作要聚力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求突破见实效,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深化科技资金统筹整合,省级科技投入再增长10%;聚力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求突破见实效,制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和“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计划等。

  英才汇聚行动

  提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对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产业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支持青岛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二级事业单位法人持股等改革。

  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推进行动

  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留鲁来鲁就业推进行动。

  创新平台支撑

  新建省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0家以上,布局2家以上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印染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整合相关科技资源,推动形成创新合力。

  重大科技创新攻关

  编制“十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启动15项“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科技示范工程,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实现国内替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着力打造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拓宽企业参与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渠道,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优良创新生态。

  产业链竞争力

  围绕装备制造等10个产业、3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支持力度,推进中国算谷、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东方航天港等建设。

  工业互联网赋能

  抓好370个“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项目,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计划,在化工、纺织、机械等行业树立一批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建好国家级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

  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梯次培育一批“领头雁”。新培育3家独角兽企业、120家单项冠军企业、150家瞪羚企业,新增“小升规”企业4000家以上。

  种子工程攻坚行动

  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大力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创建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000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