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人才山东 > 人才风采 > 人才访谈
仓富足 天下安——记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曹新有

  编者按

  他们是业界翘楚

  他们是学术精英

  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开拓者

  他们是科技创新的引路人

  他们是工业领域的奠基石

  他们是齐鲁大地千万人才的缩影……

  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省各行各业人才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人才山东推出《人才风采》专题展播,让我们一起走近我省各行业、各领域的拔尖人才,了解他们在业界的独特建树。

  本期《人才风采》邀您关注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曹新有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对于一个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极其的重要。

  近年来,曹新有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山东省自然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获软件著作权21项,获植物新品种权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育成7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而如今,他仍躬身麦苗间,伏案于实验室,对于济麦新品种的研发毫不松懈,初心不改,坚守使命。

  十几年来,曹新有一直从事小麦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希望通过培育的“济麦”系列品种,让农民增产增收,为我国粮食安全做一点贡献。

  曹新有作为第一完成人,育成济麦44、济麦60、济紫麦1号小麦新品种3个;参与育成济麦23、济麦229等小麦新品种4个;参与推广的小麦品种济麦22,已连续9年为全国种植面积第一大品种,累计推广2.7亿亩。自1990年以来,他对山东省审定的主要小麦品种,进行系统耐热评价与筛选;建立了以千粒重热感指数与旗叶干尖指数结合的小麦后期耐高温评价体系;确定了耐热初级、中级、高级的三级鉴定平台,现已成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小麦联合攻关小麦耐热鉴定指定平台。曹新有说:“选育一个小麦的品种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坚持,耐不住寂寞,育种工作你就做不下去。培育小麦新品种,要真正的深入田间,去观察自然状况下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土壤和田间条件。这些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影响育种,所以你要耐着性子,牢牢把握各种因素的变化,经得住失败,在成功和失败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018年曹新有推广济麦44在全省种植以来,济麦44表现出优异的抗病、抗倒伏、产量和品质特性;受到种植户及加工企业的认可与好评,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投资近千万元进行济麦44良种繁育与加工,完成了济麦44全省市县代理授权,全省全覆盖。针对济麦44,已与香港南顺集团、山东鲁粮集团、临邑富民小麦专业种植合作社等签订优质小麦产业战略合作、优质小麦订单收购和种植协议,初步构建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2019年,全省累计种植85万余亩。

  侠之大者,忧国忧民。曹新有热爱那一亩田,更热爱他脚下的土地和祖国的山河。他专注小麦研究,在土地上播种智慧,在实验室里挥洒热爱;他专注于技术创新,不断攀爬小麦科学研究的高峰,孜孜不倦,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