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武常岐:人才引领驱动“四链”融合发展
信息来源: 大众日报
发布时间: 2024-10-30

  作为全省人才发展战略智库研究机构,自2020年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将山东人才工作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重要研究方向。通过近两年跟踪研究发现,山东人才工作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部署,集中探索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路径。

  第一,山东“四链”融合的内在逻辑,在于有效推动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之间的互促互融,构建起“互为支撑、配合联动、协同发展”的事业格局。2022年启动“四链”融合工作之初,先行面向现代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生命科学、哲学社会科学5个领域进行探索,后又创新性地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科技委员会4个议事协调机构之间,建立定期会商、协同工作机制。

  《人才引育创新行动计划》《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规划文件相继出台,标志着各个部门、各个主体之间都在主动加深融合。各部门也在联手打造具有融合特征的载体平台,除山东高等教育共同体外,山东还建设了9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35家创新创业共同体、471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组织。“全省‘四链’融合指数”近两年由75.18提高到83.71,具有更强竞争力和体系化的融合生态逐步形成。

  第二,山东“四链”融合的基本路径,在于将产业发展需求作为重要着力点,有力促进人才、教育、科技、金融等各类核心要素跨链条、跨领域高效配置。山东从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着手,高水平建设科技大市场资源平台、大力实施“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机制,同时,还注重发挥山东人才集团、山东省科创集团等市场化专业运营机构作用,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加速产出和转化应用。

  据“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供给指标”,由2021年的25.59提升至2023年的58.85,年均增长超过50%;全省技术合同交易从2021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34.1%。同时,推出人才贷、科技贷等一批优质金融项目,为人才引领科创、深化融合提供金融血液。在“四链”融合推动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较大提升,促进了人才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加速转化。全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企业牵头承担的科技创新项目,由2021年的48.67%上升至2023年的91.53%。

  第三,山东“四链”融合的内生动力,在于抓住人才这个最有主动性、最具灵活性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山东全面优化泰山人才工程,创新实施配额制,支持重点用人单位自主引才用才,通过实施集成电路专项、蓝色人才专项等,推动人才向全省重点发展的战略领域集聚。在集聚人才的同时,山东也在全面盘活存量人才资源,以人才流动促进融合深化。大力开展“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科技副职选派工作,人才与中心工作、核心任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山东省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指标”从2021年的213.03增长至2023年的243.28,年均增长6.96%。

  配合“四链”融合发展研究主报告,我们还同步发布了三个子报告。在地市研究篇中,通过构建“四链”融合指数模型,对全省16市“四链”融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两年多来,16市结合各自地域实际,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实践,在融合基础、融合平台、要素供给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案例研究篇中,跟踪观察山东各级各单位的具体做法,发现已经形成了“人才引领驱动”“产业牵引驱动”“高校辐射驱动”“平台赋能驱动”“要素保障驱动”等5种有代表性、较为成熟的典型路径。在专家观点篇中,邀请国内来自不同领域的8位专家作了分享,对下步山东深化“四链”融合提出建议。我们也将不断跟进,贡献智慧力量,助推山东“四链”融合事业更好发展。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