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到29日,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集中展示大会在山东济南举办。
当前,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山东必须牢牢把握住人才这个“关键变量”,通过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让人才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增量”。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梧桐长势好不好,在于扎根的土壤是否肥沃。山东聚焦融合发展需要,打造了一批多方协同的新型人才发展载体,充分发挥在集聚创新资源、服务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作用,牵引带动“四链”深度融合。布局建设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遴选培育3批45家人才引领型企业,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前沿领域,遴选30家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
想要引“凤”来,就要把“C位”留给青年人,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今天的山东,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面对全国各地花样百出的揽才手段,山东将青年人才放在发展的“C位”上,帮助每一位青年在齐鲁大地上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为此,山东深入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计划,常态化组织“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定期举办“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百校千企人才对接”活动,遴选聘用“校园青年引才大使”,青年人才来鲁留鲁的渠道得以进一步畅通,近三年集聚青年人才超过240万。
“引进来”更要“用得好”,山东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科技创新,关键在人。如何将人才聚集到科技创新主战场和产业创新的最前线,是山东一直以来思索的问题。近年来,山东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着力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截至2024年上半年,山东省国家级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达到8623人。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5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400万人。在人才的引领下,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占工业总产值52.44%。
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和“答题人”,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山东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每年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由企业牵头实施的占比达到91.53%。同时升级实施“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3.0行动,围绕全省11条标志性产业链,组织专业团队协助企业精准引进急缺人才、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今年以来,征集凝练259家企业的282项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揭榜总金额0.85亿元,项目预计总投入17.68亿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是要做好“人才”文章。面向未来,山东只有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集聚起青春创新的力量,让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才能引来更多“金凤凰”盘踞筑巢,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