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兖州市:实施“三个三”工作法,打造青年发展新“夜”态
信息来源: 人才济宁
发布时间: 2024-10-10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充分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立足青年群体社群社交、学习交流的现实需要,共青团兖州区委积极响应青年呼声,实施“三个三”工作法,全力打造“运河群英萃”品牌,加快“耀兖·青年夜校”建设,推动青年与城市共奔赴、同发展。

  做好“三个结合”,创新机制强保障

  打通“课前+课后”全过程闭环,课前发布课程需求问卷150余份,按照关注等级对需求课程进行“ABC”三级精细划分排序,设置不同开课频次;课后发放意见反馈问卷120余份,第一时间掌握青年的学习体验和需求变化,及时优化课程、提升学习成效。实施“社会化招募+定向化对接”合伙人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批有资质、有经验的职业青年,定点选拔一批影响力大、感召力强的团青骨干和非遗传承人、直播网红等有突出特长的“能人能手”,组建一支50余人的师资队伍。建立“有效管理+贴心服务”亲近式模式,针对教师和学员分类制定青年夜校管理公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学习交流微信群30余个,课前发布温馨提醒,课后做好持续关注,打造优质高效、亲近暖心的夜校课堂。

  设置“三类课程”,精准赋能促成长

  打造“123X”的课程体系,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工作主线,立足“学习有效、引领长效”两个目标定位,设置思政教育类+技能提升类+文化传承类三大类课程,并结合需求变化给未来课程留出“X”的无限发展空间。思政教育类课程中,引入红色剧本杀、情景短剧演绎等“沉浸式”课堂,在故事体验、情节推动中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隔空对话”;打造夜校读书角“互动式”课堂,推行课前十五分钟读书轻沙龙,结合时政热点进行交流分享。目前已开课10场次,覆盖青年200余人。技能提升类课程中,以青年“实用”为原则,设置美妆技巧、生活技能、运动健身、乐器表演等12门青年更为关注、更感兴趣的课程,让青年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目前已开课20余场次,覆盖青年350余人。文化传承类课程中,为更好弘扬本土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设兖绣技艺、道勤五谷画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兖绣一针一线、五谷画构图色彩之间,追寻古往今来文化的脉络、传承与发展。目前已开课8场次,覆盖青年80余人。

  围绕“三个方面”,整合资源优服务

  时间上突破限制。针对从业时间碎片化、较灵活的新兴青年群体,个性化设置15:00-16:30的下午课和20:30-22:00的晚间课以供青年选择,通过“错时+延时”服务,推动夜校课程对更多领域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让夜校“不打烊”、服务“不断档”。空间上整合阵地。发挥青少年宫集中性优势、团属阵地灵活性优势、社会机构专业性优势,构建“1家青少年宫+12个青年之家+N个社会机构”三方联动的夜校新格局,瞄准青年“8小时以外”生活成长圈,最大程度保障青年就近就便上课。发展上关注需求。开设克服职场烦恼、技能困惑的定制课程,包括电商直播、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宣讲等服务,帮助青年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目前已开课8场次,覆盖青年140人。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