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打造具有淄博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
信息来源: 海报新闻
发布时间: 2024-11-01
  编者按:10月27日,以“人才引领创新 开放赋能发展”为主题的16市人才生态展在山东大厦会议中心正式开展。此次人才生态展,作为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主要围绕省内16市区域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城市魅力、人文生态等,以图文并茂的直观、生动方式,集中呈现各地区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打造平台载体、提升人才环境等方式引进培养和集聚成就人才的亮点特色、品牌内涵、能级条件和综合生态,全方位展示了我省“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环境,旨在让更多海内外人才关注山东、感知山东、选择山东。
  淄博,地处鲁中,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着厚重绵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承百年的近现代工业文明,厚植了尊贤尚功、广聚英才的优良传统,入选“中国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淄博市委、市政府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深入推进“五个淄博”建设,正以千金市骏的诚意延揽各方英才,聚力打造具有淄博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首位度”更加突显
  淄博是一座尊才爱才、求贤若渴的城市。坚持党管人才、坚持人才优先,出台“党管人才15条”推进措施,创新开展年度“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和“一部门一品牌”创新项目,广泛凝聚“人才首位度”。获批全省人才集聚节点建设城市,高标准推进淄博“一区三园”核心区和县域试点建设,积极融入全省“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人才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聚才兴产平台动能澎湃
  淄博是一座产业兴旺、舞台广阔的城市。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40个在淄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绿色能源、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布局科学城、大学城、创新创业谷“两城一谷”,11所高等院校落户淄博,优化推进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数字农业农村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突破505家,建成美国瀚海硅谷科技园、德国慕尼黑科技园2个海外孵化园区,成为人才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强磁场”。
  人才支持体系完备有力
  淄博是一座政策优渥、体系完备的城市。不断强化人才政策集成创新,推出“加强新时代淄博人才工作50条措施”、“技能兴淄26条”、“青年人才来淄留淄16条”等支持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支持保障。深入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引领行动”,优化“淄博英才计划”,引育国家和省市重点人才550余人,推深“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计划”,每年开展系列招引活动不少于120场,近三年来新引进青年人才16万人以上,人才集聚效应充分显现。
  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淄博是一座创新开放、活力充盈的城市。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深化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推出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细化10个领域32项具体人才类别,创新企业“中间人才”自主评价。推进校城融合发展工作,全面推行“机制共融、人才共用、平台共建、成果共享”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科技副总”、“揭榜挂帅”等新型引才用才机制,选聘69所高校680余名教授担任“科技副总”,引才用才、赋能发展的引擎更加强劲。
  人才发展生态全面塑优
淄博是一座生态良好、近悦远来的城市。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需求,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开通“淄博人才政策词典”、“淄博人才百事通”等线上平台。常态化举办“淄博人才节”等标志性人才活动,营造浓郁节日氛围,推动高校、企业、人才“良性互动、协同共赢”。深化金融赋能行动,完善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板等服务链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筹建人才公寓2.79万套,构建人才安心工作、顺心发展、舒心生活“生态圈”。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