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聚才智”的济南探索
信息来源:人才山东 发布时间:2021-10-20

  传统模式下,人才管理工作长期面临底数不清、分布不明、动向不知等突出问题,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难以同频共振、融合共进。济南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人才体量大、经济业态多、人员流动快等新形势新特点,创新打造全国首个全域化、一体化、智慧化人才数据中心,汇聚权威数据,将人才数量、类型、流向、分布与产业布局有机衔接,用“数聚才智”“人才地图”“一键式服务”支撑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智慧前行。

产业人才地图

  贯通数据,权威摸清“人才底数”

  创新“零人工”参与的人才数据统计调查模式,坚持数据来源、分析鉴别、认定归类、数据呈现等全过程,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独立完成,确保数据结果权威性和精准性。一是数据来源上,打通与公安、社保等部门的数据共享路径,以全市近900万户籍人口数据、600余万社保缴费数据和200余万人才业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人才人口基础数据仓库,对全市人才人口资源信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所有纳入人才人口数据仓库的信息,均经过户籍、社保、技能鉴定、人才工程等职能部门前端多重审核,对信息真实性、精准度形成有力背书,成为人才资源总量盘点分析的可靠数据来源。二是分析路径上,数据中心以人才人口数据仓库信息为基础,以人才身份证号为唯一识别码,构建了一人一码、类别清晰、动态查验的人才鉴定模型。通过与学信网、国家职业资格网、全国专技证书系统等权威网站认证数据接口,开展比对验证,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优化,使用大数据计算技术,依据人才鉴定模型自主鉴定识别人才,并自动完成达标人才信息分类入库。经鉴定,达到人才认定标准的有369.47万。其中,济南户籍的有224.41万(正常缴纳社保的有157.63万、社保断缴的有21.86万、未缴纳社保的有44.92万),非济南户籍的有145.06万(正常缴纳社保的有63.57万、社保断缴的有64.36万、未缴纳社保的有17.13万)。三是认定原则上,在综合运用户籍、就业两大因素鉴别人才真实在济状态基础上,本着以业为本、贡献优先、合理确定的原则,将正常在济缴纳社保,即目前在济稳定就业的230.67万人才,认定为济南市人才资源总量,完成了对各类人才的全面精准盘点。四是在数据呈现上,依托分布式数据库服务架构及规模化存储支撑,利用BI、GIS等技术手段,形成多维数据看板,以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动态呈现全市人才总量、层次、分布、流动等相关信息,实现了从总量信息到关键个人、重点单位、紧缺岗位信息的动态全览。

  衔接供需,深入推进“产才对接”

  供需错配和结构性矛盾一直是产业引才中的“卡脖子”难题。为推动产才融合发展,数据中心以真实地图为依托,绘制“产业人才地图”,精准引才。一是直观展现供需对比。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全市重点产业人才分布和规上、瞪羚及独角兽等重点企业分布,进行了点对点标注,根据集聚密度自动生成红、黄、蓝三种色系标记,对全市产业人才存量、层次、专业领域、分布等供给侧信息和企业急需人才专业、学历、职称等需求侧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了涵盖360余万的人才信息库和54余万家的单位信息库,形成可视化供需对比,直观展现产业人才结构性矛盾、错配状况及紧缺指数。二是实现供需引联动分析。供需矛盾显现后,精准打通引才路径成为有效集聚人才的关键。鉴于此,数据中心主动对接学籍网信息,全面掌握了全国高校济南籍生源数量、专业领域、学历层次、毕业年限等数据,构建起涵盖6300余家高校的高校信息库,实现了人才从毕业院校、引进渠道到引才单位的全过程联动分析。三是超前布局引才资源。以供需引信息作为底层数据参考,市人社局发布年度全市人才需求紧缺目录,精心谋划引才路线,铺设精准引才快车道,实施了“才聚泉城”名校行、城市行系列引才工程,打通“供需两端”,做到“人岗合一”。2021年3月,“才聚泉城”名校行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西部重点高校组织专场对接活动,就是根据数据产才供需分析专门设计的。数据显示,城建领域人才缺口较大,而西部高校该领域专业集中,且济南籍生源丰富,学生回济就业意向明显。以联动分析数据为支撑开展的“西北线”引才活动受到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城建集团、济南四建等30家用人单位现场发布人才需求岗位292个,对接洽谈各类人才743人,其中山东籍人才290人,现场达成合作意向143个,实现了产业链和人才链的精准对接。

 以数咨政,助力建设“人才特区”


  人才数据看板

  数据中心不仅打通人才信息孤岛,而且为人才引、育、用、留、增等各个环节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一是聚焦顶层设计,把握发展趋势。通过人才数据看板实时分析、动态呈现,清晰观察各类人才的现状和趋势,实现对人才流动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流失预警,及时帮助决策部门发现问题、预测趋势、把握规律,准确预判人才吸引热度和人才工作形势,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起到决策参考作用。二是聚焦政策调整,做到精准施策。围绕不同人才需求,数据中心构建了“5150”引才计划、泉城产业领军、拔尖人才等多个专项数据库。系统自动抓取各类人才的专业、地域、年龄、层次、总量等关键信息,形成年度增量对比图和区域分布热点分析图,帮助有关部门精准把握政策实效,实施针对性优化调整。三是聚焦优化服务,让人暖心安心。目前,数据中心已建成涵盖360余万人才的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职称证、技能证书等基础证明材料的电子证照库。在人才工程申报、服务事项办理和人才落户、人才购房、补贴申领中,实施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身份、资格互认,精减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真正做到“零跑腿、零人工,全方位、全周期”贴心服务。

整合资源,服务人才“一键直达”

  对人才数据的精准把握和多维运用,为深化践行精准服务理念提供了底气和支撑。在大数据技术广泛参与下,济南不断创新服务举措,让“智慧”成为人才服务新名片。2018年,市委人才办瞄准高层次人才服务领域,出台了《济南市高层次人才精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领先大中城市,构建人才精准服务体系。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发力,尤其是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加持,实现了服务体系蝶变升级。一是首创“金卡”服务。在全国率先以虚拟人才卡代替了传统实体卡,并配套建成了支撑整套服务流程的后台服务系统。人才服务信息平台为通过分类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自动配发可存入微信卡包、象征人才身份、兼具扫码功能的“泉城人才服务金卡”,通过整合线下服务资源,对具体落实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待遇的166家单位逐个分配服务二维码。高层次人才凭泉城人才服务金卡一键扫描机场、火车站、医院、公园、健身房等服务场所二维码,即享受VIP通行、绿色就医、旅游健身等绿色通道服务待遇,将线下服务无缝嫁接至信息平台。二是延伸“指尖”服务。建成集“济南人才网”、济南人才微信服务号、济南人才APP为一体的移动端服务体系,推进服务功能线上统筹、服务流程按需定制、服务需求即时响应,将人才服务延伸到“指尖”,实现人才业务信息一键推送、人才项目材料一键提交、办理结果一键查询。三是诉求“秒答”服务。建立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在济南人才APP搭建“即时通讯”服务模块,对全市持卡高层次人才和服务专员进行定向匹配。人才个性化服务只需手机一键提出,服务专员即可及时响应,切实做到“有求必应”。同时,强化主动服务理念,通过数据中心呈现的各类人才区域分布热点分析图,实现人才公寓精准布局和服务待遇精准匹配,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真正做到“引才更引心”。

  通过科技赋能、数聚人心的智慧运用,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优良人才生态已经形成,人才强市、人才兴城的生动气象为“强省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构筑了支撑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人才总量及流动精准监测,和供需配比分析为前提的“按图索骥”精准引才模式,有效提高了引才成功率和留才稳定性,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数据显示,近三年共有611669名毕业生来济就业或落户:其中省内高校411685人,省外、国外高校199984人。人才集聚趋势上,更多国外、省外,尤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青睐济南。三年共引进“双一流”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41281人、硕士学位以上青年人才44656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市人才增量137025人,其中新增76094人、回流60931人,呈加速增长态势。

  营造了最优体验感的人才生态。随着大数据深度参与的“一键式”服务深化实施,“服务就是环境”理念深入人心,机场、车站、景区等公共场所高层次人才服务标识随处可见,政策、平台、服务有机融合的人才“磁场”效应初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市持卡高层次人才达2543人,高效落实绿色通道服务待遇3232人次,服务满意度均为100%,人才获得感、归属感显著增强,“人才软环境”进阶为“发展硬实力”。

  打造了易于复制推广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当前,国内人才工作基础信息数字化水平存在严重地区差异,人才数据中心建设标准不一。济南通过部门间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对接验证方式,开展全市人才资源统计调查,以数据对接、自动鉴别、智能分拣、归类入库的“零人工”模式,开创了全过程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建设人才数据中心的先河。不仅贯通部门间数据路径,打通人才信息孤岛,还让数据信息在科学决策、资源配置、流程优化中实现良好运用,以数赋能、以数增效、以数咨政,为整个人才引、育、用、留、增等各个环节发挥功效。根据数据中心建设实际,市人才服务中心提取了一整套建设标准,并及时跟进相关专家论证研讨。山东省科学院数字政府研究中心主任张媛在对数据来源、样本取样、研究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后认为:平台获取的数据可靠,分析路径科学,相关建设经验和建设标准可复制、易推广,为有效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进程,打造地方乃至国家人才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