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型研发模式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新生态
信息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2021-11-15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山东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新生态,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眼下,山东产研院研发的一款智能安检机正在进行最后调试,这款设备不仅能同时检测金属和非金属危险品,还会形成大数据,指导安防建设。而一年前,掌握这项核心技术的杨海鹰还是一家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不知道如何让科研成果走向市场。 
  山东产研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鹰表示:“可能就是有研发成果、结项就结束了,它没有这样一种完整的机制,也没有持续对这个项目去做跟踪。”
  直击创新到产业的“断点”,2019年,山东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每年给予10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以市场为导向选育一批创新成果。杨海鹰团队的X射线背散射技术,作为第一批“潜力股”被引进。 
  “我们去帮他对接政府的政策,去对接市场。”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经济部高级经理仝俊义说
  经过专业团队考察,他们发现这项技术可以大幅度提升火车站、地铁站安检速度。于是建议杨海鹰组阁攻关,并帮他引进大容量可编程芯片技术团队联合开发。很快,一款智能安检机研制成功,人体单次检测时间由8秒缩短到了3秒。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经济部部长王慧涛:“他们互为上下游,形成这种产业链,或者说形成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个内部循环的生态。” 
   “现在,山东产研院与220个科技项目形成创新创业共同体,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480亿元,催生出空天信息、高精度传感器、电子设计自动化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告诉记者。
  目前,山东正着力在关键领域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矩阵。山东省聚合物新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就整合了多家企业,通过股份制运营,形成无边界的技术团队。经过共同攻关,青岛晟科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高阻尼减震技术的产业化。 
  青岛晟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水说:“解决了原先合作模式的一锤子买卖的问题,而是形成一个持续的合作关系。这是共同体有的一个特长。”
  贯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产业链上所有环节,山东以创新创业共同体为载体,凝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种资源,定向发力,未来五年,将打造30个千亿级以上的产业集群。

  唐波山东省科技厅厅长表示:“从科技到商品整个线条里面,它不是串联的,它是一个并联的,把这种无形的组织变成一个有形的机构,这种新的范式就是充分凸显了市场的有效、政府的有为。”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