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军:世界标准锻造企业 矢志不移报效祖国
信息来源:人才山东 发布时间:2019-06-21

  人物简介:肖志军,清华大学化学工程本科,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化学工程博士,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第四批黄河三角洲学者“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油田化学技术研发及应用”岗位特聘专家。带领团队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前沿领域即深海,非常规油气,深井超深井,稠油油砂四个主要方向的研究。团队研发的适合于稠油热采及地质应力异常井的新型增韧弹性固井水泥浆体系,解决了传统固井技术难题,实现了水泥石性能满足高温、超高温注采以及适应周期性地质应力变化的技术要求,大幅提高油井寿命。2016年,项目成果实现产业化,广泛应用于中石化,亚太(印度尼西亚及土耳其),中东(阿联酋)及美洲地区市场。      

    

  人们都称肖志军为肖博士,但他的举止更接近他的名字所显示的军人作风:中等个,很挺实,浓眉大眼,待人热情,说话掷地有声,典型的北方汉子。   

  十年间,他带领的团队由3人变为90人,实现产值过亿,但他最自豪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锻造了一个能站在世界舞台上的企业:“去年十二月,在中东的国际服务商竞标中,我们以独有的技术拿下了沙特阿美国家石油公司的招标,让人侧目。”

   

  二十年周观天下,博采全球之长   

  2009年,是肖志军踏入油气工业界的第20个年头。他放弃了美国的耀眼工作,回国成立山东欧博特(OPT)石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别人看来真是匪夷所思,对他来说只是得偿夙愿而已。   

  “人活着要有责任感,要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一些事情,小一点没关系,否则闭上眼睛就会空落落的”,199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际,肖志军就下定决心,用毕生精力学习探索世界最前沿的技术,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对国家有更大作用的人。   

  毕业后,肖志军进入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利用炼厂渣油制备新型碳材料针状焦和碳纤维项目。拿到硕士学位后,强烈的求知欲让肖志军留在院里重点研究重油热加工的新工艺与新技术开发。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团队成员成功完成了第一套碳纤维中试以及热裂解减粘工艺技术现场应用。   

  他将目光望向了技术更加发达的美国,1995年肖志军留美深造,研究他热爱的化学工程。   

  一般人需要5年时间才能读完的博士课程,肖志军仅用了3年,很多人都很佩服他的才智,而肖志军认为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技术上,没白没黑,其实学习过程都是一样的,我只是更加执着和投入而已。”   

  96年起美国兴起互联网投资热潮,6位同学中4个后来转行搞起了计算机。肖志军不为所动,“人都有对社会的独特价值,我们搞化工研究已经15年了,难道仅为了多赚钱,就放弃国家的培养和自己的付出吗?”   

  在美国杜兰大学期间,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研究氛围给了他更大的施展舞台,他的博士论文以美国航天研究机构项目——利用非粘性熔融纺丝技术制造用于航天高温复合材料的高强陶瓷纤维项目为题,成绩不俗。而此时他已成功在美国获得1项专利,在国际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3篇论文。   

  博士毕业后,世界第一大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向肖志军伸来了橄榄枝。在斯伦贝谢北美技术中心任研发工程师期间,肖志军成功研发了纤维与颗粒复合堵漏技术。   

  尽管持续被提拔,但肖志军依然坚守科研初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研究的新型非酸酸化技术成功应用于作业现场,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技术开发以及在堵漏、固井、压裂、酸化方面的各项技术应用则为公司产生每年近4000万美元产值,他因此获得了斯伦贝谢新技术开发应用的最高奖项——斯伦贝谢总裁金奖。同时,经过长期研究和现场经验积累,肖志军发表了4篇世界石油大会论文,获得了5项技术专利。此外,他还带领只有两三人的团队,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单级砂岩酸化与自转向技术”的技术攻关。   

  手握多项专利,发表论文多篇,肖志军并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2006年,肖志军来到全球知名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新型硫化氢捕获技术、非酸酸化技术、转向技术评价和优化等项目及3篇学术论文都是他带领小组在这期间向公司及整个行业交出的卓越答卷。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技术研究的同时,肖志军还全面研究了各大公司的研发平台建设、人才项目布局、商业服务模式、产业链条形成,对比国内企业进行深入思考,“不能总是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中国自己的斯伦贝谢和壳牌石油在哪里?”

   

  十余载坚守初心,瞄准世界一流   

  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想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2009年,通过认真考察产业基础和招商环境,肖志军将创业地选在山东东营,开启了打造中国“斯伦贝谢”的征程。   

  立业之初,他和团队就定下了这样的基调:   

  世界标准,“一定要放弃狭隘的眼光,要把自己放在世界、地球甚至宇宙的角度进行谋划,虽然有差距,但要有与世界先进企业争短长的志气”;   

  心无旁鹜,“做实业不是做生意,不能为了挣钱什么都做,我们只做油田服务技术及产品研发,要在这个领域至少坚持十五年。”

  以科学家精神建企业,在他人看来这家企业很“另类”: “以技术闯市场,靠质量塑品牌”,市场开拓与他人合作,自己一开始就专注精力、投重金搞研究开发,专接具有技术难题的工程;   

  从产品研发到工具箱、语言格式,使用英文系统管理,员工硬着头皮用英文进行沟通;   

  投入200多万元开发管理平台,管理者即使在国外,也能通过阿里云平台对公司事务及时处理;   

  董事长没有应酬,有事没事就要到厕所看看卫生情况,跟管理人员反复讲“细节决定成败!企业只有基础扎实,才能避免大的失败”,在研发平台跟大家一起研究课题,没白没黑;  

  财务审计聘请国际知名事务所,要和国际接轨; 

  有了金钢钻,敢揽瓷器活,肖志军带领团队很快就凭借先进的专业技术、优秀的服务质量,在中国乃至世界石油行业打开了市场,攻克了多个行业技术难题,在整个油田服务行业叫响了“OPT(奥必通)”的品牌。   

  经过十二年发展,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新技术和产品从这里凝结而出,如高温深井固井技术、页岩气固井隔离冲洗技术、弹性增韧膨胀水泥浆技术、非常规密度水泥浆技术,环保型多功能防窜水泥浆技术,高温粘弹性无伤害酸压酸化液体技术,低伤害胍胶压裂液技术,超高温双交联压裂液技术,砂岩非酸酸化技术,深部穿透酸化技术,高粘滑溜水技术等,都是如今在油气井服务方面极具创新性和开拓性的技术和产品。   

  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脉,研发是肖志军最为重视的,他反复向公司上下强调“研发是企业根本,不做创新性研究,企业就早晚会被淘汰”。企业研发团队不断壮大,由6名骨干人员和12名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博士3名,硕士5名。公司里人人将研发人员当做宝,研发人员为公司新产品开发竭尽全力,为了搞清楚问题所在,主动加班。靠着强劲的研发动力,公司研发的16套技术中,已有14套实现产业化。   

  如今,奥必通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陆续在中石化各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并逐步推向亚太、中东中亚、美洲等国际市场,深受客户欢迎。   

  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公司越来越好,实现了新三板上市,产值过亿。   

  “伟大的企业不是因为规模大,也不是因为赚钱多,而是因为它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为国家和社会解决了难题,为人民带来了福祉。目标还在前方,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去打造中国的‘斯伦贝谢’,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虽年过半百,但肖志军创业之心、报国之诚不改昔日。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