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科技,根本在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樊丽明在全国两会上接受采访时提到,山东大学将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方面发挥高校优势,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通过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薪酬和激励体系等措施引育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利用山大的优势学科服务于山东的制造业、健康产业、海洋产业等转型升级,助推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樊丽明说:“山东大学在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方面将有一系列重要举措和体制机制改革。首先,发挥人才作用的一个重要政策就是人才评价体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指挥棒”问题,是事关对专业人才的工作如何肯定、肯定到什么程度,是否具有内在激励的一个大问题。山大现在要对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正在考虑将专业人才分为教学科研型、科技开发型和教学型等,按照不同人才所做的贡献加以不同的引导和考核,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山东大学的另一个重要举措是完善政策体系,以制度来激励人才。樊丽明介绍,山东大学已经制定了杰出人才体系,相应的都有政策配套,同时,面对各类专业人员,不断完善分类评价的制度。她表示,山东大学把教师进行分类,比如教学型教授、教学科研型教授、科研型教授,还有研发型或者开发型人才,用不同的标尺来衡量,来激励。对各类人才要激发他们的活力、迸发他们的动力。
樊丽明提到,山东大学将完善薪酬体系,确保老师有“获得感”,减轻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很多科研人员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才取得科研成果,应该对他们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她说,在这个方面,山东大学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她还提到在科研人员的经费方面和实验保障方面,山东大学会多做一些工作。
樊丽明表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精神来鼓舞人才也是十分重要的,要让人才敢作敢为。此外,她还提到,对人才要包容、包涵,不要过于苛求,让有个人特长的人才各展其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樊丽明介绍,从去年的暑期开始,山东大学围绕人事人才工作,做了许多调研工作,山东大学也对自己的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对十九大精神当中关于人才的理论指导进行学习,已经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目前学校正在筹备今年4月份的全校人才工作会议,推出学校的系列政策,即将进行一系列大力度的改革,她表示,在会后,山东大学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引育结合,使山东大学的人才队伍更壮大,让山东大学为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做更大的贡献,也为国家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走进新的历史时期,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樊丽明表示,服务山东的发展也是山大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机遇。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山东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从制造业、健康产业、海洋产业等多个领域支撑和引领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
首先是服务于智造山东。樊丽明说,山东是制造业大省,新旧动能转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制造业究竟转换到什么程度。山大拥有机械学科、材料学科、能源动力学科等一系列优质工科学科,我们将运用工科优势,以及理工结合、医工结合的优势,以及山大现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积极服务于智造山东的建设。
其次是服务于健康山东。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医养结合、提高健康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山大的医学学科拥有101年的历史,下一步要考虑如何做好临床医学的文章,围绕重大疾病发挥学科优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樊丽明表示,山大将参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的建设,发挥高校应有的作用。在健康大数据方面,山大将进一步整合学校公共卫生、软件工程、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的力量,更好地服务山东健康大数据的建设,服务国家卫计委组织的健康大数据北方中心的建设,将来还要服务医疗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服务。
发展海洋产业也是山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版块。樊丽明说,山东大学在威海校区有海洋学院,在青岛校区也已经建设了海洋研究院,计划在深海仪器设备、海洋微生物、海水养殖等方面多做研究,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错位发展,各扬优势,有效服务于海洋山东的建设。
“山大发展科技、服务山东,我们已经有了战略谋划,现在已经进入了施工阶段。”樊丽明说,为此,山东大学专门成立了服务山东办公室,对该项工作进行整体协调和部署,进一步加强与地方的对接,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用科技创新有力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