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眼里,他是严谨耐心的教授;在同事眼里,他是醉心学术的学者。2019年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的名单里,有这样一位来自济南大学的数学教授。常人心目中高深莫测、晦涩难懂的数学,却让他深深着迷,一往无前。他为什么选择这条科研道路?当选泰山学者后,他的愿景和打算是什么?人才山东邀您走近2019年泰山学者系列访谈,聆听学者的故事,感受学术精神与大家风骨。
【人物简介】孙元功,男,1975出生,北京大学理学博士,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济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2014-2018年连续5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四位)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首位)各一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研究领域为切换系统分析与控制和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0余篇。
披荆斩棘,漫漫求索探寻数学魅力
孙元功与数学的缘分,似乎早早就被写下了。他出生于即墨市的一个小村庄,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清苦,学校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十分简陋,仅仅开设了语文数学等几门主课。然而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孙元功却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做出别人不会做的题,考出别人无法超越的分数时,那种成就感与自豪感让还是少年的他深深着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面对一个问题的迷惑到逐渐领会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融会贯通的喜悦,孙元功就这样信心十足并迫不及待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时间转眼来到九十年代。首富、万元户……一大批新兴词汇刺激着社会的眼球,大学挑个能赚钱的好专业是许多学子的第一选择。然而,面对种种诱惑,孙元功不为所动,高考结束后,他在志愿书上郑重的写下了“曲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首先它具有强大的张力。数学包罗万象,有人说它是科学的皇冠。我国著名数学家、’’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曾经说过,‘世界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而数学的另一个魅力,在于它的公式简单,对称,有序,统一,但是内涵上又很严谨,哲理性很深。这些东西让我深深着迷,投入其中,一辈子都不会后悔。”当谈到为何与数学结缘时,孙元功教授这样说。
从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孙元功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校的保研资格,继续留在曲师大数学系读研深造,并在硕士毕业后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在曲阜师范大学的这些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那种刻苦努力、拼搏向上的劲头,也为我今后的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忆起在曲阜师范大学的日子,孙元功感触颇深。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农村孩子成为大学老师已经算是”出息”了。可是孙元功没有止步,在参加工作几年之后,他又毅然放弃安定的教学生活,选择了继续深造,走入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2009年,孙元功获得北京大学工学院博士学位,未名湖畔,又出了一位来自山东的博士。
教书育人,兢兢业业成就学术风骨
北大毕业后,孙元功没有留在条件优厚的一线城市,他毅然选择回到山东,回到这片他深深热爱的土地上。而此时,求贤若渴的济南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济南大学的人才引进政策特别好,学校除了提供各种优厚的政策条件支持外,办事效率也特别高。在山东,说起济南大学,大家还是非常认可的,这些年济大的发展也都是有目共睹的。我记得特别清楚,从达成意向到我来到学校,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所有手续都办好了。”就这样,孙元功成为了济南大学数学学院的一名教授。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科研方面,济南大学有相配套的科研经费;在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学校都会给予较大的奖励;在生活方面,学校也会有专项基金来帮助解决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人才才能留住。
除利用好学校和省、国家的人才政策,积极吸纳人才外,孙元功和他的团队也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孙教授特别认真负责,你能感觉到他是发自内心热爱数学这个专业的。我从本科开始就跟着孙教授,我想成为像他这样的人,毕业后也打算继续留在这里。”一位在读的研三学生这样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孙元功任教以来,指导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4项,有两项获得校级优秀,指导本科生在SCI收录期刊《Advances in Differences》上发表论文一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0余篇,有5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研究生14人,其中毕业10人,有2人考取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人均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
“高校的目标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孙元功始终恪守这一信条。除了在日常专业教学中严格培养自己的学生外,孙元功也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术学术,除了有学还要有术,有品德。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真正人才。”
砥砺前行,理论科研助力新动能
2019年10月,45岁的孙元功当选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在当选之后,孙元功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研究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孙元功专注于复杂系统控制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研究,特别致力于数学方法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应用。一说起理论研究,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很高深但没有实用性,不光是一些学生这样认为,很多专业学者也陷入这样的误区:为了理论而理论,不管是否能为人接受。
而在孙元功看来,数学的诞生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理论研究也应立足于加深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孙元功一直坚持将理论研究结合具体应用。“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对技术创新的要求非常高。我认为,把理论做好了,做扎实了,就能更好的为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和保障。”
对于孙元功而言,理论研究不仅要做出“高水平”,还要提出更加重要的“大问题”。只有最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才可能产生新的原理,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也只有提出具有科学性的“大问题”,才有可能动员起各种力量去做出新的技术。
科研不同于其他工作,它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才能得以继续,在枯燥无味的数字方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孙元功把科研诠释为两个字——坚持,他说“既然选择了科研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这简单的一句话,孙元功践行了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