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大陈学森教授团队:让苹果更加酸甜可口
信息来源:人才山东 发布时间:2021-11-05

  编者按

  日前,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5个项目(人选、组织),山东省共有31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奖,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牵头完成11项(自然科学奖1项、技术发明奖4项、科技进步奖6项),获奖数量、质量和覆盖领域均再上新台阶。为展现我省在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发成果和人才团队的创新力量,人才山东推出“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题展播”,将山东省单位或个人牵头完成的科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11月3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学森与其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第二次获得国家级奖项,第一次是2015年的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陈学森说。

  陈学森的每一次获奖都和水果有关,第一次获奖是因为核果类,像桃、杏、李子,这一次是因为苹果,他为了让苹果更加酸甜可口,开展了苹果高效育种技术和新品种的培育应用的研究。

  我国苹果面积、产量均占世界的50%以上,年总产值达2100亿元,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但早前存在特色多样化品种严重不足、高类黄酮(红肉与红皮)苹果育种缺乏优异种质、育种周期长等问题。为解决这样的问题,陈学森团队以高类黄酮为主线,历经十余年的系统研究,在红肉苹果优异种质创制、高效育种技术创新及特色多样化品种高效栽培技术研发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

  据陈学森介绍,团队在红肉苹果研究方面,明确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种,利用新疆红肉苹果与“红富士”杂交群体揭示苹果高类黄酮形成的分子机制,由此创制出高类黄酮苹果优异种质 CSR6R6。他们又用 CSR6R6与“嘎啦”“富士”等苹果品种为亲本,育成“幸”“福”“美”“满”等红肉苹果新品种(权)6个。这些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具有鲜食品质优良、类黄酮含量高、易着色、可免套袋等特点。在红肉苹果选育过程中,陈学森团队还发明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使育种年限由传统方法20年缩短至15年。

  陈学森表示,现在的红肉苹果“幸红”“美红”酸甜可口,保健性、营养价值很高,但人们更喜欢吃甜的红富士,我们研究的红肉苹果还是偏酸一点,未来会在红肉苹果中选出一个“甜美红”,让甜度更高一点,然后进行推广。

  据了解,陈学森团队先后获专利55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40件;选育并通过审定的苹果新品种有13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7项;发表论文266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近3年来,项目成果累计在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5省推广513.3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15.9亿元,同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智能
客服
微信
公众号
QQ
客服群
返回
顶部

{{ robotSet.robotGreeting }}

大家都在问
{{ item.question }}
您好,您是不是还想咨询:
您好,您想问的是不是:
{{ opt }}
你对以上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
不满意
{{ timeOutMessage }}
继续等待 ({{ waitNumber }}S)    稍后咨询
继续等待     稍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