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学家质朴而坚定的理想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们在做什么,将来对农业有什么作用,这是很重要的事情。科普专家这个头衔、称号,非常有利于跟农民沟通。”邓兴旺说,潍坊农业很发达,蔬菜瓜果主粮都相当不错,要给农民多介绍一点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但又要让农民听得懂,科普显得更重要。
2017年,邓兴旺就已经签了担任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的合同。近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筹建,2019年4月1日,第一位从国外招回来的科学家入职研究院。“今年7月10日,新的办公楼建成,搬进了园区。”邓兴旺说,研究人员从原来的不到100人到现在达到200多人。
“现在试验设施比较齐全,各个试验室的科研活动陆续开展起来了。举个例子,我们做了一个试验,在山东引进了玉米和大豆间种,也就是在同一亩地里既种玉米又种大豆。10月份收割时发现,一亩地玉米产量并没有太大变化,还多收获了0.8亩的大豆。新的模式加上生物技术的应用,一亩地产出1.8亩的粮食,这样的成果对国家、对老百姓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计划明年扩大种植,我国近90%的大豆依靠进口,用上这个技术的话,可以大量减少进口。我们准备全部推广出去,这样就不用进口了。”邓兴旺说。
出身于农村、对农民深有感情的邓兴旺欣慰地说:“这个技术,对农民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事情。一亩地多收300多斤,按照3元一斤,一年收入就多了1000多元。”
试错机会是一个城市
最好的创业政策
在全国一派热火朝天的“引才攻势”中,潍坊为人才派出的“礼包”别出心裁。我们通过实例可以看到,潍坊的服务更好,生态更优。在优待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价值的自我实现”,让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全。
“在潍坊工作,是一件让人非常兴奋的事情,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之前从来没有过。在离大城市很远的地方,建一个很高端的研究机构,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把大城市的专家们吸引到潍坊也是一个挑战。”邓兴旺说,实际上,很多前沿研究有自己规律和做法,遇到一个问题不懂,敢不敢继续支持,敢不敢继续投钱,这体现了领导的担当和能力。
“我们的目标是建一个农业方面最好的、最高端的研究机构。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邓兴旺说,“目前看来,我们当时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在大城市研究农业,能不能对农业产生影响,是值得推敲的。但我们在农业最活跃的地方,哪怕只解决一部分问题,对农业的贡献都会很大”。
邓兴旺表示,不论是瓜果蔬菜、花生大豆、小麦玉米等作物层面,还是大田、大棚和温室等种植环境,潍坊都是对研究比较有利的地方。
“选择研究什么,研究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非常重要。”邓兴旺表示,在一个大城市里面,都是搞学术研究的,没有具体的社会目标的时候,只能是发文章,评奖,当院士……现在他们来到潍坊,他们研究的东西不光对潍坊的农民有影响,对全国的农村和农民也有影响。
邓兴旺表示,潍坊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把研究院修建得非常好,潍坊对专家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目前,还有很多仪器设备在安装、调试中,到明年,研究院全部在新的设施和平台上运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
“保住第一,
把第二名第三名
拉得远一些”
古话说得好: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无论城市还是个人,追求最好是永恒的目标。
“我们当初的目标,是要在全世界做出最好的、最前沿的,又能用于农民的生产过程中。潍坊本来在全国是最有名的,保住第一,把第二名第三名拉得远一些,这是我们想要帮助潍坊实现的目标。”邓兴旺告诉记者。
作为潍坊首席科普专家,邓兴旺在提高科普工作实效上有所侧重。“最近两周有两名高中生来参观,我们安排合适的研究生和博士跟他们交流,把一些高端研究通俗地解说。我们要在中学生心里种下‘种子’,让他们对农业感兴趣。”邓兴旺表示。
推动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且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参与和共同努力。邓兴旺说,过去几年,他和几位北大同事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与现代农业相关的普及性课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授前沿科学与技术知识,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及青年才俊对农业感兴趣,并在未来有可能参与进来。
“在潍坊,在山东,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到全国各地读大学后,再回来建设家乡,特别是在农业方面做点事情。”邓兴旺说,研究院随时开放,学生们随时可以来,让他们在“见一见”“讲一讲”中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