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德成人称“老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从业26年来,他靠着一股“牛脾气”,从一个拉杆架线的农村电工,到研制出万向钻孔机、多功能施工车等30多种电力施工机具;从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职工,到获得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特等奖;从基层电力工作者,到获得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大工匠、国网农电领域唯一首席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众所周知的“牛人”。
坚守农电情怀,搞创新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电力设施施工时,高大、沉重的水泥杆全靠人抬肩扛,费时、费力还费工。作为基层电力工人的牛德成开始琢磨研制一种施工设备,达到少用人力提高效率的目的。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和反复实验,他把千斤顶进行改造,与支架巧妙结合,成功制作出便捷式升降机,把沉重的水泥杆悬吊起来。正是从那时起,牛德成开启了他的发明创造之路。在以后的工作中,他始终秉承“发现问题就是成绩、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盯着农电问题搞创新,针对农网施工过程中电杆二次运输困难、普通紧线方式工艺欠佳、撤旧线路回收费时费力等一系列问题,设计研发多功能电力施工车,节省人力物力80%以上,提高工作效率70%以上。研制的“多功能电力施工车”分别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特等奖,研制的“应用于废旧水泥电杆拆除的电杆旋切机”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其所带领的创新团队获得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获市级及以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科学技术奖数65项。
紧盯成果转化,提质效
2010年,成武县供电公司以牛德成名字命名,成立“德成创新工作室”,2015年12月被山东省总工会命名为“牛德成劳模创新工作室”。2021年2月,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致力于创新发明和成果转化,攻破技术难题,并配套建设研发基地和生产车间,为牛德成及广大职工搭建更好施展才能的舞台。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他带队专题研究、反复论证成果转化事宜,力求转化最大化。研制的“电杆钻孔机”“配网标准化预制平台”“微型遥控开沟机”等电力施工机械,16项实用性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并应用于电力施工现场,5项成果列入省公司推广目录,产品远销安徽、河北、河南等地,其中多功能电力施工车累计出售700余台,利税1000余万元。与许继三铃公司合作生产的“新型电力多功能施工车”已完成样机生产并通过型式试验,并取得环保、3C和免税证明,具备合法上牌上路资格,成功入选国网公司2021年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电商化推广应用推荐名单。
坚持示范引领,传帮带
依托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牛德成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师带徒、“大讲堂”、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创新技能人才,带出了一批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人才技术能手,其中刘化社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刘启凤、陈强2人获得齐鲁首席技师,地市级劳模、工匠、首席技师和技术能手等12人,县级劳模和技术能手等32人,高级技师20人,为电力生产、营销服务提供了技术人才支撑。在牛德成成长事迹的感召下,广大青年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迸发,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形成了“人人想创新、人人想成才、人人能成才”的氛围浓厚。
作为一名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技能人才,牛德成却仅仅只有高中学历,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人才”。从一名“草根”成长为成武县本土高层次人才,他立足岗位、刻苦钻研、永不服输的创业创新精神,为成武县广大本土人才树立了榜样;为全县加强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