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池敏,2022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得主,获奖项目为生物荧光探针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发及产业化(创业项目)。杜池敏博士为国内首位从事生物荧光探针回国创业的科学家,中科院化学所和香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先后在美国Brandeis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Virginia从事生物荧光探针的研究。回国创业后,始终致力于生物发光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发及产业化。
十几年坚持不懈、潜心科研,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聊城富百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杜池敏填补了国内生物荧光试剂产品的空白,开发并实现产业化100多种生物荧光探针试剂盒、转染试剂盒以及各种用于科研和临床检测试剂盒,致力于生物荧光探针、生物荧光染料、生物显色试剂和细胞转染试剂等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读书改变命运
1972年4月,杜池敏出生在山东沂蒙老区的一个小山村中。父母务农,家中贫困的生活让他从儿时就立志,要改变自己的命运。199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山东大学,大学期间每学期都获得一等奖学金,并于1995年以总成绩年级第二名被保送硕士研究生。
学业的成就让杜池敏走出山村,走出了国门。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杜池敏在1998年考上了中科院化学所和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师从于朱道本院士、李玉良院士、香港大学支志明院士,从事发光分子的研究,接触到了荧光探针领域。2001年至2005年,杜池敏来到美国,从事新型生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合成新型测定火星上的氨基酸的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兴的一门学科。通过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有特征荧光的探针化合物,随着所处环境而灵敏变化,荧光探针是检测生命过程的重要工具,可以标记蛋白、核酸、抗体等生物大分子上,使生物分子具有光信号,从而达到跟踪生物大分子的目的。
归国创业自主研发
学成归来,杜池敏在走访时才了解到,国内没有荧光探针垄断企业,行业分散且企业规模不大,主要代理销售国外产品。生物荧光探针及其试剂盒依赖外国公司提供货源,造成成本非常昂贵,甚至有的医院、公司和研究单位,买得起仪器用不起试剂。
这彻底让杜池敏坐不住了,2009年杜池敏选择回到山东创业,建立了聊城富百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降低国内科研院所和医院临床检测、药物筛选以及生化公司的费用为目的,填补国内研发和生产的空白,这就是杜池敏创业的初心。
必须要把研发技术牢固握在自己手中,把自己研究的生物荧光探针、生物发光试剂、生物显色试剂和细胞转染试剂等新兴技术,发力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杜池敏竭力邀回自己在美国的博士校友,打造的“博士团队”在十年前的聊城轰动一时,一时间杜池敏极其博士创业公司成为了行业焦点。
科研来不得半点噱头,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团队将突破点放在荧光标记技术中,起点就做标记独有五色荧光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被他们攻克并已经应用产业化。经过多年积累,杜池敏及团队完成了所有荧光母体30大类的技术合成经验,合成过3000多个荧光探针化合物,波长从280nm至850nm全波段覆盖,并具备筛选技术和纯化能力。
以高科技为核心,委托化学生产的轻资产运作,富百科搭建了OEM和自建品牌市场的双循环路径,实现荧光探针在山东聊城的本土化和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富百科的全部产品灵敏度、纯度、背景、抗淬灭性等指标相同,部分产品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在基础产品之外,公司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市场需求来定制研发相应的产品,订单从客户下单全国1至3天就可送达。
成果转化打造自主品牌
2020年新冠疫情是个分水岭,疫情前荧光探针这个词知之者甚少,新冠疫情后,大众都或多或少了解了生物荧光探针检测是确诊新冠的金标准。这项原本略显小众的技术从实验室到检验科,可谓“一步之遥,一证之遥”。对此,风险资本也看到了巨大价值,二级市场新冠检测相关产业不断扩大。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后,亟需一种能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案,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进而对疫情传播范围进行控制。杜池敏认为可以利用荧光PCR法可以快速实现核酸检测结果现实,原理就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了荧光物质,通过专门的仪器实现实时荧光检测,并对模板进行定量计算。
做科研,要勇于试错、勇于创新,这可能会为实验带来新的灵感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富百科团队利用已有的研发体系,利用新冠病毒特有的碱基排列顺序设计了专属的荧光探针,成为抓住新冠病毒的利器。这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新冠核酸快速检测方法。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践行者,杜池敏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科研梦成就荧光探针领域的民族品牌,以生物荧光探针检测产品为起点,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高端检测试剂的民族品牌,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