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工作中的丁正江(中)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从事野外一线地质工作23年,长期致力于地球科学理论研究和地质找矿实践工作,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逐步成长为全国地勘局曾经最年轻总工、省地矿局首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和英雄地质队领头人,他把青春和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无上光荣的地质报国事业。
主持参与找金超过1300吨
近日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六队在乳山市西涝口村探获了一处大型金矿床,金金属量近50吨,成为威海地区至今为止探获的最大金矿床,对增强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丁正江带领团队多年的研究实践。
作为一名基层地质工作者,丁正江潜心科研,注重实践,理论技术和地质找矿不断取得创新性进展和突破性成果。先后主持承担各类重要地质科研和矿产勘查项目30余项,在胶东中生代动力学演化、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及找矿技术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重要地质新发现及创新性的成绩和贡献,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模式,研发了盲区、中深部、海域等复杂条件找矿方法技术。主持的4项科研成果经鉴定分别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指导找矿实现重大突破,主持参与找金超过1300吨。
坚持为国家“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
人常言,地质人是“一把铁锤走世界,阅遍群山始见金”。这不仅道出了地质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彰显了地质人为国家“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的执着信念。
丁正江常常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当时深部找矿是困扰整个地勘行业的难题,特别是胶东东部,找矿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深部找矿技术也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经验可借鉴。面对难啃的“骨头”,丁正江作为青年技术骨干,没有退缩,他带头边干边学,白天翻山越岭填图测量、下井编录,认真记录每一个地质点,详细绘制每一条地质剖面;晚上回到驻地整理资料、编制报告,和同事一起探讨找矿思路、总结成矿规律。
作为地质工作者,在荒无人烟的野外,一连数月不回家也是常事,再到家时变得胡子拉碴,让本就见面少的孩子更不敢亲近。“春夏秋冬不见面,回家一包烂衣裳。”同事写的两句打油诗,却是地质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对家人的思念他只能默默藏在心底,常常告诫自己,一定要干出点成绩,为国也是为家。
近几年,作为省局首席专家,丁正江带头成立了省地矿局深部找矿创新团队,组建了自然资源部深部金矿勘查开采技术创新中心和山东省深部金矿探测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实验室,提出并创立了黄铁矿碳酸盐脉型新类型金矿床式,引领了胶莱盆地东北缘找矿实践,受到业界专家高度肯定。
他现所在的工作单位——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一支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唯一的“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2023年1月,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选树为全省重大典型“齐鲁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