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陵市不断创新人才招引方式,建立全省首家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探索出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这一全新的招才引智合作模式。研究生工作站设在企业,实行“企业出资设立、高校择优选派、研究生分批入驻”的筹建模式,推行“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研究生进行科研攻关、高校导师全程指导”的运作模式,采取“年初备案、年底兑现”的绩效考核机制,汇集了政府、高校、企业合力,破解了欠发达地区“引才难、留才难、用才难”的瓶颈,推动高校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科研成果得到转化,为经济和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做出了贡献。
一、政府强力推动,营造良好运行氛围。一是广泛宣传推动。充分发挥样板示范带领作用,大力宣传建设研究生工作站的意义,吸引院校和调动企业主动参与。近年来,对接院校从单一的山东理工大学扩展到齐鲁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全国11家,建设企业从中小企业扩大到财源支柱企业。二是纳入重点工作推动。2019年德州对乐陵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经验做法在全市予以推广,启动了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工作,预计年底德州市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50家。三是完善政策推动。对没有住宿条件的建站企业,驻站研究生免费入驻乐陵市人才公寓。同时,每家新建研究生工作站给予5万元的科研资助,运行正常的给予1万元的科研奖励。四是强化监管推动。明确专人负责企业、院校、专家教授、驻站研究生的协调沟通、考核监管,确保运行顺畅。
二、高校积极参与,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一是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参照山东理工大学的做法,参与建站的相关院校建立了对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确保研究生工作站的可持续性发展,11所院校在乐陵先后建成20个研究生工作站,建站高校又帮助对接相关科研院校30多家。二是积极选派专业对口学生。根据企业的技术需求,高校广泛发动研究生报名参加,并严格层层遴选,确保选派人员人岗相适、专业对口、发挥特长。通过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乐陵市先后引进了156名硕士研究生和10名博士研究生驻站工作。三是支持导师主动参与。驻站研究生开展课题攻关,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导师的倾力指导,为校企联合攻克技术难题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先后有50多个高校创新团队为我市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个创新团队获批德州市领军型创新团队,1名导师获批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名导师获批德州市现代首席专家,形成不在企业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流动特聘专家”和创新团队。
三、企业主动承建,实现创新跨越发展。建站企业根据研究需要,加大研发设备投入,并设立研发课题经费,保障科研工作连续性。为驻站研究生和导师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并免费提供食宿,驻站研究生每月保底补助800元,课题研发顺利、承担工作量比较大的,能够拿到3000多元的补助。通过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先后帮助企业全职引进硕士研究生3人,占全市现有硕士研究生总量的3.3%,引进在读研究生长期在岗41人,是全市现有全职硕士研究生总量的44.6%。截至目前,已帮助企业完成各类课题研究201项,联合申请发明专利153项,发表学术论文28篇,累计承担实施各类科研项目15项。齐鲁工业大学帮助百枣纲目研发出红枣酵素饮品,打破了酵素产品单一的现状,丰富了红枣产品的种类。同时借助山东理工大学人才、技术的注入,希成农机新增投资1.1亿元,建设了年产5000台套马铃薯生产智能装备项目,实现了中小企业“化茧成蝶”的转变。
乐陵市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得到了科技部、科技厅、德州市科技局以及合作院校校级领导都多次莅临现场进行指导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教育部、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的网站以及大众网、光明网、中国山东网等网络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作为研究生工作站的始创者之一的山东理工大学将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纳入到全校校企合作的重要议程,并将与乐陵市首创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典范在全省推广建设,在淄博、烟台、东营、潍坊等地市的一批企业推广建设了68家,山东理工大学在希成农机设立的研究生工作站的创新模式获批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