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博兴:科技镇长团搭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

时间:2019-01-28 来源:人才山东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8年,博兴县首批科技镇长团成立。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东华大学、贵州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院所的16名专家,分别挂任博兴县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和各镇街道科技副职,专业涵盖化工、新材料、城镇规划、乡村旅游、智能驱动等多个研究领域。科技镇长团的成立,打通了科教资源与县域经济之间的隔膜,开辟了我市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近日,光明日报、滨州日报等重要媒体,报道了我县的经验做法。  

  背景与动因  

  博兴县民营经济活跃,石油化工、粮油食品加工、金属板材、厨房设备等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产业大而不强、层次普遍偏低等问题日渐突出,原先的优势如今成了转型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创新创业人才紧缺、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组建科技镇长团,将有效打通瓶颈制约,着力解决政府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不够、中小企业与高校对接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驱动信心不足等问题。

  做法与成效

  从2017年底政策出台,到2018年启动实施,博兴县科技镇长团工作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了有序推进、科学组建、规范运作、初见成效。来自全国各地高校院所的镇长团成员,以饱满的热情迅速进入角色,深入调研,积极对接双方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帮助12家创新型企业纳入博兴县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申请发明专利15项,指导3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通过直接参与或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1人,对接产学研项目30余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项,其中2项列入博兴县产学研合作“示范工程”、9项列入“培育工程”和“特聘专家项目”。

  一是坚持按需选聘,确保人岗相适。科技镇长团坚持按需选聘、人岗相适、创新服务、重在实效的原则,经济开发区、各镇(街道)根据不同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提报岗位需求,县里汇总后统一在相关媒体和高校发布。选聘工作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柔性兼职的,每年在岗时间不少于2个月,有效破解了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

  二是明确责任目标,确保作用发挥。制定出台《博兴县科技镇长团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团长负责制,实行团队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发挥科技参谋、桥梁纽带、专业服务、引才育才四大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挂职到岗后,2个月内制定工作计划,每2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撰写一期工作简报。同时,建立目标管理制和期满考核制度,对每一名成员量化考核,确保责任、压力到位。

  三是政策保障到位,激励干事创业。博兴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科技镇长团开展工作和团员生活、交通、通讯补贴等,并发放“博兴英才卡”,提供健身、医疗等26项服务。同时,专门制定奖励政策,鼓励成员开展人才引进、技术成果转化等产学研活动,经认定后,给予1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有效激发了镇长团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创业热情。  

  启示与思考

  一是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地方经济转型,企业创新发展,需要高校院所的人才智力支撑。不论从高校院所自身的生存发展考虑,还是从振兴县域经济发展考量,双方都有加大合作的愿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实现校地合作共赢,是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关键一招”。

  二是注重政府搭建平台。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的障碍是沟通不畅,缺少合作的桥梁纽带和政策支持。科技镇长团恰恰补足了这一短板,通过政府搭建平台载体,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对接高校难、引进人才和技术难等问题,形成高校优势资源与地方支柱产业的紧密结合。

  三是积极整合有效资源。要注重发挥本土在外优秀人才的资源优势。“博兴籍人才智力回乡工程”实施以来,已与160余名博兴籍在外博士、副教授以上专家建立联系,并建立日常交流沟通机制,激发起了他们服务家乡、回报家乡的热情。首批16名科技镇长团成员当中,博兴籍博士就有4人。

  四是坚持工作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要做实做细,又要主动创新。要针对高校特色专业,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工作内涵,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保持产学研合作的旺盛生命力。同时,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确保校企共赢、富有成效。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