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做乡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时间:2019-03-04 来源:人才山东

 

  李村社区位于花园乡东北端,是花园乡的“东大门”,也是郯城县花园乡的一个典型贫困村,由于村内交通、土地条件等限制,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村里的老百姓就靠种点玉米、小麦维持生计,一直以来没有像样的产业。

  李敬从1996年就在李村担任会计,2007年担任李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社区合并后担任李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经有23个年头了,眼睁睁看着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即使有心改变这种现状,但艰苦的条件和村民落后的思想让他的致富计划都成了空想。直到2014年自然村合并成为社区,党委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一切开始有了变化。
  摸清底子,改变思想。2014年李敬担任李村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家底,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帮扶干部,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李村社区的家家户户、沟沟壑壑,记录下每户家庭的人口数、年龄结构、收入开支等基本情况。经摸底掌握,全村农业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由于在家多为年幼孩童、年迈老人,遂多数种植小麦、水稻作物,用于糊口。李敬当机立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入户开展思想工作,调整土地300余亩种植金银花、无絮杨、红枫等苗木,让村民不出家门就有活干,吸引一大批年轻劳动力返乡创收。
  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当李敬斗志满满,准备流转更多土地用于增收时,2015年大旱给了他当头一棒,他突然认识到基础设施不足,一味追赶不是长久之计。烈日炎炎,他带头组织党员抗旱打井11眼,解决了农户浇水难的问题;2015年建成文化广场,占地面积600余平方,解决了百姓闲暇无处可歇的困境;借助“户户通+改厕”项目完成村内街道硬化4.8万平方米,改厕800余个,切实改善百姓的日常生活;绿化、美化街道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240盏,村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建成李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设施跟进完善,党组织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找准路子,发展产业。针对李村社区人口分布范围广、劳动力少的现状,李敬和社区班子、郑州果树研究所基地专家商议后,决定以种植果树为主,同时发展鱼虾养殖、柳编等传统产业,并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方案。第一步清产核资。村支两委多次召开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村集体的道路、汪塘、林地以及机动地进行实地丈量,将其全部登记造册,清理出零星机动地117.23亩,汪塘65亩,规范承包地合同15份。同时借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土地108亩。除35亩用于规划安置区,共实现复垦净增土地73亩,新增耕地归村集体所有。第二步订立土地流转合同。以保障村民利益为出发点,合同内容每5年调整一次,以当年小麦价格为准,亩产1000斤为基数,保障村民流转土地获得的补偿价格只增不减,让村民吃上定心丸。第三步产业规模发展。建成以梨、草莓、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120亩,实行特色产业带动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稻田养殖。依托优势,因地制宜,根据李村柳编实际,村委积极转变加工生产方式,集合零散的家庭作坊式柳编向集中加工模式转变,同时直接联系商家,带动了本村8户贫困户脱贫。
  用心帮扶,赢得民心。李村社区班子每人“结亲连心”帮扶3名困难群众,制定帮扶措施,确保不脱贫不脱钩。顾金叶是李敬的帮扶户,老伴儿去世以后一直独自居住,觉得生活没有指望。李敬多次入户做工作,给他讲政策、谈门路,在他的努力下顾金叶决定种植收益较快的葡萄试一试,短短一年时间便取得了收益,见到了收益以后,顾金叶渐渐觉得生活有了奔头,现在葡萄种植农闲时还常到邻居家的梨园里打短工。在李敬的带领下,全村人干劲十足,纷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现在的李村社区已经由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转变成人人有活干,家家有奔头的县级经济发展先进村、省级卫生文明村。李敬总是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李村人,村里的老百姓都是我的家人,看着村里的人慢慢富起来,我是打心眼里高兴。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让他们的生活好起来,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