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坊子区:多元举措推进技能人才建设

时间:2019-03-19 来源:人才山东

 

  3月4日,在全国政协总工会界第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多位委员发出呼吁,“加快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培养,急需加大投入!”实现产业发展升级,不仅需要一流的管理和研究人才,也需要一流的能工巧匠,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加快职业教育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高职院校扩招放在今年工作任务的“就业”环节,要“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开篇即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加快建立完善职业教育院校从中专到大专的一贯制培养方案,鼓励中专、技校和高职甚至普通本科学校建立联合培养计划,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间纵横贯通的立交桥。  

  坚持以用为本,按需引才。目前高素质一线技术工人短缺,一些企业动辄开出“天价”月薪,却依然解决不了“技工荒”问题,这和企业不愿意自己培养技能人才,只想着高薪挖人,“去别人家的树上摘桃子”不无关系。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用为本,按需引才的人才工作方针,充分考虑地方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等,广泛引进与自己定位相当、产业适配的技能人才;更要重视“土专家”“田秀才”作用,摸清底子,分门别类建立人才信息库,把他们聚起来、用起来,做到“从外引进”和“本地发现”人才工作两手抓。  

  给予更多政策支持。虽然很多技能人才没有高学历,但他们多年在一线磨炼,身怀绝技、实际操作能力强,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并不逊于管理研究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也应当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把标准定的科学一些、精准一些,让优惠条件同样惠泽技能人才;要改进人才工作考核体系,把引进、培养技能人才纳入考核指标,增加考核权重;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让坚守“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能够得到认同、受到肯定。  

  真诚关心关爱技能人才。2019年两会有代表委员谈到:每年都会出现“技工荒”现象的原因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投入比较大,一些企业不愿意投入成本。同时,一些企业担心,花大气力培养的人才跳槽了,造成损失。另外,在人才使用的环节缺乏对技能人才的关爱,不注重留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从而造成年年出现“技工荒”。当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仍然面临着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社会地位不高、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聘请高端人才现场施教、选派优秀人才到先进地区跟学等方式,不断提高技能人才水平。要真心实意关爱,给予他们政治荣誉和经济奖励,定期评选杰出技能人才,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发扬工匠精神示范作用。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