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滨海下营:打造人才培育基地

时间:2019-03-19 来源:人才山东

 

  滨海下营始终坚持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育行动,不断聚集创新人才,高度重视人才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打造滨海下营新发人才培育高地。  

  创新人才发展模式  

  一是搭建“滨海企业论坛”。采取企业峰会、高端论坛的形式,邀请上级领导、知名企业高管、高校专家学者,研讨园区未来发展大势、国内外商机挑战及人才创新潜能,上下联动,信息互通,打造昌邑滨海商企峰会基地。二是创新宣传载体。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群等新闻载体的同时,突出自媒体、全互动宣传模式,广泛宣传各类人才学术科研成果、先进事迹及人才落户奖励扶持政策,提升人才工作知晓率和影响力,形成重才、爱才、惜才、引才、聚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到人才政策宣传全覆盖。  

  拓展人才引进链条

  成立专门的“双招双引”工作组,“走出去”招商,“创新式”招才,突出中介模式,实现多点对接,多链条互动,充分利用各级平台和载体,通过兼职聘用、技术入股、专家挂职等多种方式吸引、对接高层次人才。聚焦“集群发展”,有序构建人才梯队,力促金典化工与中科院,青岛科技大学、森汇新材料与南开大学的科研合作,依托汉兴医药、邦普种业、海丰水产等涉科研企业,龙港、奥友、鼎立等两院人才、泰山人才合作项目,对接相关科研院所,争取院士等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取得突破,有效释放人才带动的“葡萄串效应”。  

  培养人才造血功能

  着眼本土、本籍人才资源,早作部署。借助年后“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走村入户,积极宣传动员,倡导“家乡人干好家乡事”,打好感情牌,鼓励“学子归巢”,倡导“衣锦归乡”。搭建“滨海论坛”,吸引各类专家学者讲学授课,以“外部输血”促“自我造血”,提升全镇机关干部、农村党员及企业业务骨干的职业素养、业务水平。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深挖农村创业人才,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发展壮大以退伍军人李治国、返乡农民工李春光、农村党员干部纪丛建、水产养殖模范卢立功等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文化人才集聚,发掘本土诗文、书画人才,壮大昌邑文山诗书社滨海分社、创办完善《滨海文苑》刊物,积极举办摄影大赛、诗书画剪纸作品展等文化活动。多维度培育产、研、农、文四位一体的立体式本土人才体系。  

  完善服务留住人才  

  “招才引智”是一项系统政策工程,涉及就业、生活、居住、交通等方方面面,对企业是好事,对个人是大事。下营镇,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努力搭建人才实现价值的平台,给予人才应有待遇及各种保障服务。占地2000平方米的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已落成,进一步完善“1+N”磁铁服务,建立人才零距离服务机制,帮助企业、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协调交通部门,充分利用001、003路城乡公交车,打造“城区-园区一小时交通线”,组织企业员工“抱团”用车,降低乘车费用。积极组织园区、企业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增加人文交流,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增加对企业人才、员工的人文关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规范区镇商业聚集区,续建完善昌邑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通过工作生活保障,让人才入有所居、出有所行、忙有所获、闲有所娱乐。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