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聚焦新时代,集聚新动能 为加快赶超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时间:2019-03-29 来源:人才山东

 

  人才二字,寥寥五划,却是一座城市竞争之本,动力之源,要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近年来,庆云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焦全县中心工作,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形成了欠发达地区提升人才工作的“庆云模式”。

  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工作理念

  “龙头怎么甩,龙尾怎么摆”,抓好人才工作一把手是关键。“一把手”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影响人才工作成效。一是夯实“一把手”责任。实行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制度,构建“明责-督责-考责”体系。年初与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状,细化清单,量化任务,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有效激发了人才工作活力。二是配强“专业化”队伍。将乡镇、职能部门纳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单位由22个扩大到了30个。同时,不断配强专业力量,选派22名干部赴北京、烟台等地挂职,专项对接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和急需人才。三是发挥“指挥棒”效用。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县年度千分制综合考核,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重,各占100分。对成绩显著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完不成任务的,约谈主要负责人并给予召回管理;对重视科技人才且取得重大成果的用人单位,授予“人才强县先进单位”,并给予奖励。

  树立“产业聚才,才兴产业”引才导向

  县域引人才,核心在产业,需以产业招人才,为产业聚人才。一是采取“产业+人才”模式。庆云县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提高引进人才和本地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先后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山东省农科院、中华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各类专家20余人。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一区两院两基地”,10月23日,山东农业大学11名专家走进庆云,推介科研成果40项、落地22项,人才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显现。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精准引进两名专家,分别建设了同创科技产业园和智能化电气设备研发生产项目,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和产业互促发展。二是采取“企业+人才”模式。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和“进解促”,鼓励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拿出超常措施引进急需人才,大国重器以研发合作方式引进了2名领军人才,天庆科技等高新企业推出了“人才安居”工程,对在企业服务满5年的硕士以上人才,无偿赠送一套住宅楼。三是采取“招商+招才”模式。在京津冀地区多次举办招商推介暨人才引进洽谈会,并组织企业到高校院所与人才对接洽谈。去年以来,争取到21名专家教授到我县挂职,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179人,数量是历史存量的6倍。

  营造“政策惠才,服务留才”浓厚氛围

  人才的竞争,实质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聚人才的“聚宝盆”。庆云县始终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摆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全力培育栓心留人沃土,打造创新创业乐园,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一是政策惠才。出台了“5151”高层次人才计划,对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给予科研资助,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门经费,专门用于保障人才政策落实。今年,我们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和新旧动能转换,制定了高端人才引育工程、企业培植提升工程、双向挂职彩虹工程等“人才支撑十大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体系。二是感情留才。定期举办“人才政策进企业”宣讲活动,开展县级领导干部“一对一”对接帮扶人才活动。坚持特殊人才特事特办,帮助解决居住条件、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三是环境聚才。规划建设了1.5万余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7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县、乡、村、企四级人才公寓4.8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吸纳530多名人才入住。今年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已全面开工建设,为人才引进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