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淄川区:90后非遗传承人将剪纸技艺发扬光大

时间:2019-05-13 来源:人才山东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刚刚公布的第七批优秀人才名单中,90后姑娘杨杨颇为引人注目。   

  这个26岁的淄川女孩成立了淄川区第一家剪纸工作室,她的剪纸被收入淄川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也成为当地最年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在杨杨剪纸工作室里,剪纸作品琳琅满目。墙上有百鱼图、瞎子点灯、淄川影院、小孩下棋、关公等,房顶有顶棚花,窗户上有窗花,都是出自杨杨之手。这些精美的剪纸作品,传承了传统剪纸技法的同时,还融入了现代理念。杨杨表示,古代剪纸,一般都讲究对称性,像是以前老人们剪的鞋样子、猫头鹰鞋等。而现代剪纸有所创新,不全是对称性的造型了,而且融入了电脑设计,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进门处的墙面上,贴着杨杨的微信二维码,这个二维码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也是杨杨剪出来的,用手机一试,很快就能扫码成功。“剪一个需要俩小时,我是试了五六次才成功的,一开始剪了一个蓝色的,一个红色的,结果红色的扫不出来,后来才研究明白,原来扫二维码只识别黑白色,用深蓝色纸剪出来的才能被识别。”   

  杨杨大学里学的是舞蹈专业,但从小就对剪纸艺术有一种莫名的喜爱。90后的她学习剪纸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了。从刚开始跟着家里的老人学,到中学时跟着专业的老师学,再到如今把剪纸当做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对于一些简单的造型,不用画草稿,她就能胸有成竹地直接下剪刀。杨杨还有一项绝活“蒙眼剪纸”。就是双眼被蒙住,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红纸,双手熟练使用剪刀,几分钟就剪出一朵美丽的花。   

  “剪纸在烟台、潍坊、河南等地很流行,遇到结婚等喜事,他们都会贴剪纸作品,寓意吉祥,但我们这边很多人对这一行当不是很了解。虽然也有人很喜欢剪纸艺术,但没有平台让他们去展现,我做这个工作室,就是想让大家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里,一起感受剪纸的魅力。”杨杨说。   

  工作室由杨杨授课,有独立的设计、作品展演团队,这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剪纸艺术的平台,社区里不少居民前来学习。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尽管很多学员剪得都不是很好,但大家对于剪纸的热情还是很高。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遗”的重视和推广,学习剪纸的多了起来,尤其是孩子们,对花花绿绿的颜色和漂亮的造型兴趣十足,踊跃前来学习。“基本都是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的小课制教学,这样更利于学员提高效率。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子,都可以学。初学者需要先学剪纸符号,例如三角形、长方形、月牙形、圆形等,之后学一些简单的造型,例如喜字、小花纹、窗花等。”杨杨说。   

  前来学习的孩子的家长表示,让孩子学习纯手工剪纸,放下游戏,改变浮躁的心态,培养起沉稳的性格,同时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   

  平时,除了不断学习技法,杨杨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研习,以便在创作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满腔热爱让她对与剪纸相关的活动很是关注。她先后在淄川区老年大学、区图书馆、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公益剪纸课程,教授学员1000余人,志愿服务310多小时,受邀为山东齐鲁、山东农科等频道订制二维码台标,还荣获“淄川区首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铜奖”“淄川区金牌工匠”等奖励和称号。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