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归雁回乡”用粘玉米铺就致富路

时间:2019-07-18 来源:人才山东

 

  走进临清市金郝庄镇栗官屯村的守堂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几个工人正在把刚刚摘回来的粘玉米用玉米自动剥皮机进行剥皮,而后一筐筐玉米被运送到蒸煮房进行蒸煮,一阵阵浓郁的玉米香气从蒸煮房传来,令人垂涎欲滴。

  “起初我在青岛卖玉米,感觉他们的模式很不错,仅青岛及周边几个城市对粘玉米的需求就很大,根本供不应求,这让我意识到发展粘玉米种植的路子大有前景。”农场的负责人张守堂说,2014年从青岛回乡后的张守堂自己先试种了五六十亩粘玉米,收益可观,便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当时,为了扩大玉米种植规模,实现规模经营,张守堂苦恼了很久。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栗官屯村两委、金郝庄镇党委、临清市农业局等相关负责人主动找到张守堂,为他介绍政策,多方协调,很快悦涛家庭农场顺利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农场土地面积已达350亩,拥有冷库4个,全自动玉米剥皮机一台,辐射带动农户200多户。

  为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张守堂采用轮作交叉种植的方式,严格操控播种、施肥、管理、收割、加工、储存等每一个环节。提起收益,张守堂给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往普通传统玉米种植收益一亩也就一千块钱,现在除去农药、采摘、化肥及存贮费用等,每亩粘玉米每茬的毛利可达四千块钱,承包的农户也能达到每亩两千块钱的收益。何况普通传统玉米一年只能种一茬,现在粘玉米一年可以种两茬。”

   零下23度左右的冷库呵气成霜,几位工人却忙得热火朝天。把一筐筐玉米放入冷库速冻,再把速冻好的玉米分等装箱,工人们一天就能挣上一百多元。通过产业扶贫基地的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在合作社务工,在赚取务工收入的同时,也能学到玉米种植技术,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收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下一步,张守堂打算继续扩大粘玉米的种植规模,带动周边农户,形成规模化种植区;让玉米从产品变成商品,从粗品变成精品,使粘玉米产业走向深加工形成产业链;还将学习秸秆粉碎技术,充分利用秸秆,灵活带动当地养殖户的发展。创建自己的玉米品牌,使自己的产品走向更大的市场,增创更大的收益,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