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特约通讯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躬身细察 研学实践知行合

时间:2019-08-20 来源:人才山东

 

  “大家都关心毕业后的就业,其实就业能力培养就在你们平时学习和实践的积累啊!比如,这次你们看到了沼气的实践运用,你们对发酵、分析类的岗位就有了基础认识; 操作了实验设备,如果设备有问题能找出原因、会调试,全搞明白了,不仅是就业、自己创业都可以。大家今后的研究方向可以拓展延伸、可以深入细化,但要在平时下功夫,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努力,要注意每个细节,”8月16日下午,生物质能研究室的实践总结课上老师的一席话让每个同学燃起了钻研学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师生互动、授业解惑,15个专题报告、2个现场参观、3个实验操作课程练习,8月12日至16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组织该院大二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在专业课程开始之前享受了一次能源科学的饕餮盛宴,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实验器材、认识了学识渊博的业内大咖、领略了产学研结合的广阔前景,令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为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储备了充足的动能。         

  着眼前端学术,体验细节操作      

  8月12日上午,能动学院暑期实践班正式开班。   

  头一课就把同学们“震”住了。特聘教授Kumar现场展示学术成果,回答讲解学生疑问,全程英语。   

  下午,实践班学生跟随各个导师前往实验室熟悉环境并且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各分组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学生与老师流畅互动,在实验和教学融为一体的过程中,导师根据学生的理论疑问点调整教学方向,学生则要将理论知识立体化运用。能源材料实验室中,导师示范过程中反复强调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细节,还做了相应的对比,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调整知识点讲解,学生轮流操作定容实验,按照导师指导顺利规避误差,成功完成实验。传递现象研究中心的李主任提醒,“科教融合不仅是对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有益模式,大家不仅要动手,而且要准备进行数据模拟,下一步要进入更加专业化的领域。”      

  立足实践前沿,感受世界高端   

 

   

  8月14日,学生们前往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睿冠能源站进行参观,沿着玉带河桥下的河岸观察,了解多种供热系统和技术。学生们参观了包括空气源热泵中低温箱变制热蓄能设备、熔盐蓄热等系统,了解水源热泵跨越式的发展使用技术,对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有了形象的感知。睿冠能源站内部管道铺排紧密有序,各种设备林林总总,控制系统科学运行。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中,学生们充分了解了能源转化的整体流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更加严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实验室微型实验设备和大型能源设备无缝衔接的转换中,学生们的思维大门瞬间打开了。

 

 

  乐陵的胜利新能源公司位于高速路旁,学生们实地参观了沼气池,辨别沼气产生过程变化的气味,体会农田秸杆变成沼气、沼气发电、电力进入充电设备供应周边农户和高速路上车辆的全过程。在参观过程中,不断有学生产生疑问,疑问得到解答后便产生了新一轮的思考。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提到:“在德国,同样的工业园区只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在中国需四十五人。大家要看到我们与世界高端的差距,认识科技发展的伟大力量,体会人才的学术素养和对精密设备控制能力相应相配的极高要求,每一步前行都要付出汗水啊。”科研人才的培养不仅限于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具备情感的认同和信念感的支撑。当沼气的气味窜入鼻腔、当距发电场所几步之遥之时,同学们投身科研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以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引领人才培养创新      

  “大家看到桑乐太阳能了吧,这就是我们能源所创立的。我们的专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在先进能效与能源政策研究室,指导老师与大家交流了如何用科研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玫瑰花晾晒要求高,遇阴雨天极易发霉,花农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学院研制的干燥设备不仅能烘干玫瑰花、节能80%,而且能将烘干过程中挥发的细胞液凝结最终制成化妆品,让花农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别的学校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们,上了一年学也没几个博士教授跟大家面对面沟通,我们一周就见到了十几位。好多学术研究的方向都有了着落。通过此次活动,熟悉了能源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前感受科了研气氛,提高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特别是看到了很多学术成果转化成现实动能的生动例子,受益很多。”学生刘喆非常兴奋。   

  社会的发展要靠创新型人才的驱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靠新的教育模式;深化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正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合并后,积极适应新旧动能转换,能源领域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于2018年依托能源所成立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通过“2+2”体系、“导师制”、“小班教学”“个性化课程树”等新型模式,将教学从教学结合、科教并重的层面向科教深层次融合迈进,培养符合社会实践需要的创新人才,取得师生积极参与、社会高度认可的良好效果。此次实践活动就是这一培养模式的生动体现。      

  动起来,要有狼一样的敏锐感和进取心      

  15场专题报告,由能源所各个研究团队的领导及专门请来的教授、博士讲授自身的科研心得,包括建模、先进能效和能源政策、生物质能、强化传热、锂电池及新型电池和传热现象中的微流控技术等,涵盖了能源专业的各个领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随着参观和讲解的不断深入,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不断深化,掌握了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开始勾勒自己的学术理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动,动能,动起来才有能力”,结业典礼上,在外地挂职的院党总支书记姜洪雷专程赶回来为大家下一步学习鼓劲;院长刘素香挨个给同学们发放活动结业证书、勉力大家;院领导刘志刚、刘慧玲、程屾全部出席,此次活动对于同学们学术生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学们,比起高中生活,大学生活要宽松很多.大家容易懈怠。但大家要知道,形势逼人啊!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要么做狼,嗅觉敏锐、积极进取,最终收获满满;要么做羊,原地徘徊,等靠要。优秀的人因为努力而优秀,用心去做才能收获更多。紧起来,自我加压,要让你的大学生活有厚度,在学习特别是实践中成长,只有这样,未来才真正属于你们——有知识和本领的人!”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回应姜洪雷书记勉励,展示了青年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前进的力量。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