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观点

任采文: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

时间:2018-04-10 来源:大国人才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人才支撑,为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识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极端重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当前我国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业农村人才及劳动力的流失。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农业农村人才的规模、素质、结构、效能等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农业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接近1900万,但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青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队伍老化问题严重;县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急需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扶贫的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制约因素是人才“瓶颈”。从各地涌现出来的各种类型乡村振兴典型来看,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因为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一大批推广农业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的农业技术专家李保国,将自己的农业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普通农民,培养了数以百计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正是靠着人才的振兴才实现了太行山区某些贫困乡村的巨大改变。因此,破解乡村振兴的“瓶颈”制约,必须强化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只有着力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扎根农村、把稳定与发展统筹抓起来的宏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到高质量的实施。 

乡村振兴必须建设高素质的“三农”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干部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改善农村人口结构。要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系统谋划,培养和造就善于致富带富的乡村本土人才队伍。通过实施“乡村本土人才学历提升工程”,为乡村培养一批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并回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人才。实施“乡村本土人才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一批培训基地,不断扩大示范培训规模。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创办人、农业职业经理人及骨干农民为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各类专业化人才。要围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养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必须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有没有人气,能不能留得住人才,农村人口结构能否优化,是乡村是否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专家预测,当代中国人力资源的潜力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上最大的“新人口红利”正在中国涌现。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各类返乡下乡“双创”人才达700万人,年均增幅在10%以上。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用更大的格局和气魄,为乡村振兴广纳贤才、广育英才。要打通人才向农村、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通道,让城乡各类人才在回馈乡里、致富乡村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完善激励机制,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鼓励和引导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项目对接、利益共享的机制,鼓励和引导人才以资金参股、贸易合作等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等。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才通过技术开发、承包经营、投资入股、成果转让、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等形式,从事农技推广或产业化经营活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科技服务谱写新时代农村振兴新篇章。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建立有效政策机制,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引导更多人才投身农村现代化建设。 

乡村振兴必须打造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平台和制度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行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打好“乡情牌”,念好“人才经”,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要通过政策创新,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奉献才智。加强农业农村发展急需的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人才支援乡村建设的引导,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全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保障其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三支一扶”等人才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或提供服务。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做好博士服务团项目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更大力度地向县乡一线倾斜。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进一步完善种业等领域科研人员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农村是广阔天地,乡村振兴是一个大舞台,我们要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让有志于振兴乡村的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绽放人生精彩,谱写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