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观点

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18-06-21 来源:贵州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乡村振兴责任大任务重,迫切需要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向乡村流动,发挥乡村工匠、农业职业经理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作用,通过技能培训、技能带富,输血造血,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智力扶持“输血”。针对基层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在脱贫攻坚一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一线等构建人才“输血”机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培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业农民。依托“凤还巢计划”等项目,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带动农民致富。近年来,遵义通过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引金入遵”工程、人才挂职等工作,不断加强对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智力扶持。同时结合大扶贫战略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人才智力支持扶贫行动和“黔北之光”交流培养两大计划,每年选派一批农业科技专家、金融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乡镇开展短期柔性智力支持,帮助解决贫困地区融资、市场等发展难题;整合人才培养、干部挂职交流等资源,在贫困乡镇选派医疗卫生、教育、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到县乡两级交流培养,使每个贫困乡镇都有一批熟悉现代农业技术、医疗卫生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有效解决基层人才之急。   

突出创业带动“造血”。全面激发基层人才内生动力,既要引进也要培育,特别是要鼓励支持基层一线人才创新创业,做到“输血”与“造血”并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健全人才干事创业支持服务机制,实行更加灵活多样方式引才用才,通过“人才+项目”“项目+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职业经理人在基层一线创业创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创办科技型企业,项目化加速人才落地见效。遵义在推进“凤还巢计划”中,编制一批返乡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全程全方位服务,发挥人才作用,助推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已汇编市级“凤还巢”项目100余个。比如,市级领军人才项目——正安县神曲吉他生产经营项目,通过返乡人才回乡创业,年产吉他50万把,销售收入2.5亿元,解决当地500余人就业,促成正安县吉他产业园建设。   

深化交流合作“活血”。交流激发碰撞,碰撞融合智慧、形成合力。以实施人才项目为载体,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加大乡村振兴人才支持倾斜力度,引导各类人才走下去,走到基层走到乡村去,将群众最需要的科技知识用到生产一线中,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一方面,深化市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对接联系,重点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安排挂职人才,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完善交流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实施“黔北工匠”行动,在乡村本土人才中打造一批“乡村工匠”“绿色工匠”“民间工匠”,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对“黔北工匠”人才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同时在职业院校开设“工匠讲堂”,充分发挥工匠传帮带作用,为职业院校学生及其他技能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及咨询服务。   

(作者系遵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