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观点

人才培养应先挺直专业“腰板”

时间:2018-11-14 来源:安徽日报

近日,在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称:“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人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腰,腰要是不好的话,这个人站不直,挺不起胸、抬不起头。因此,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

这番话并非凭空而来。近几年,“电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款客服务及博彩管理”等新增专业吸引着学生眼球,个别新增专业曾引发人们质疑。往前追溯,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理工类高校开设人文、语言专业,体育类高校开设金融专业,农业类高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为吸引生源、提高收入、扩大规模,一些高校不顾实际、盲目开设专业,由于师资力量跟不上、培养机制不完善,热门专业变成了“鸡肋”,优势专业变成劣势。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否 “对得起良心”,既关系着莘莘学子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之所以出现人才培养不符合实际、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需求的状况,表面上看是高校自主专业设置不当和相关部门监管不完善,但根本在于没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此,挺直专业“腰板”,关键要让专业设置回归以学生为根本。

新增专业要对接社会需求、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专业设置要 “跟风”,这个“风”是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趋势,即针对产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开设专业。目前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过于随意,缺乏科学严谨的设计,无法让学生产生兴趣也不能促进就业,像这样“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在经过论证后就该停办。专业设置不能乱“跟风”。一些高校看到市场上什么专业热门就仓促设置什么专业,但几年后,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放缓、供大于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因此,高校要根据实际,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相关部门掌握着更加全面的宏观信息,面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应科学、合理、动态、灵活管理与指导,最终使专业设置形成与社会、学生需求相对接的一种“新陈代谢”。

新增专业要重视课程设计,以课程发展带动专业学科建设。以课程为中心,就意味着以学生为核心。师资力量是否具备、专业知识是不是与时俱进、管理机制是否完善、教学生态是否良性有序,最终都在课堂上见分晓。正如吴岩强调的 “对学生发生作用的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和核心要素,我们要把课程建好,就是要消灭水课,打造有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先设置专业再设计课程,使得后续调整、创新、改进的难度增加。毕竟开设新专业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新师资、新设施、新投资,但增加或更新一门课程,难度就小得多。若能先开设选修课程并保证教学质量,再待新行业发展趋势明朗、就业需求相对稳定、硬件和师资跟上之后,再开设新专业,不仅使得专业更加科学、合理、实用,也能避免学生因盲目选专业导致的就业困局。不少美国高校设立的统计系,就是由于制药、金融等行业的强劲需求,从数学系中逐渐独立出来的。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腰,挺直腰板不驼背,人才才能抬头挺胸、站得更直、走得更远。对专业设置的反思,正是重视人才培养的体现。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课程设计等方面综合起来考量,以学生为本,不断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让“对不起良心”的专业更少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就会更多一些。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