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并强调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平湖作为浙江唯一背靠上海、面向大海的县市,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更好地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给人才的协同互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才工作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需要“人才一体化”先行,这是整合区域间人才资源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长三角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抓手,更是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产业人才共融。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助推产业。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很多产业自发进行区域合作,使人才等要素得以流动与互享。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人才的协同互补也面临着新的上升空间。长三角地区要切实把握好机遇,树立“人才创新一张网、产业发展一盘棋”思想,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推动产才大融合,构建区域发展大格局。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各地要充分把握自己的发展重点与特点,找准各自的产业链布局,找准各自的发展跑道,积极寻求毗邻地区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加速推动更大范围内的各类人才自主流动,切实推动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向集团作战转型。对有实在内容、有市场需求、有科技含量、有利润空间的人才项目,要加强省市区域间的联合资助,着力打造人才科技创新合作网络,真正以过硬的人才项目带动一批产业发展。
进一步拓宽视野,实现人才引进共赢。长三角地区竞争激烈,就人才引进而言,要竞争更要合作。各地也要找准各自的发展路径,寻求人才引进促发展的共赢点。整体考虑长三角地区各领域未来发展人才需求方向与数量,确立人才开发的重心、统筹考虑人才引进、培养的分工协作,实现人才结构的合理布局。在引进人才方式上,要从人才的需求出发,从重点要点出发,以更富含金量、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领,推动各类人才在长三角地区集聚,让他们在基层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特别是要拓展市场化路径,以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机构合作,集聚更前沿的技术、更优质的项目、更优秀的人才,为打造更高层次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要进一步拓宽一体化引人渠道,聚焦产业,通过在长三角地区互动举办引才推介活动,“团队式”引入一批地方发展所需人才项目。此外,还可探索人才“飞地”项目,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进一步打破界限,实现人才培养共育。当前,长三角各地在人才政策、评价标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何进一步打破行政界限,破除政策等方面对区域内人才流动和作用发挥带来的制约,需要我们共同发力,在人才政策、评价、评级等方面寻找最大“公约数”;在人才评价标准、职业资格、技术等级等方面实现互评互认;在人才的养老、医疗等社保衔接上要逐步打通通道,实现无缝对接、一键通转,促进人才培育互通,在长三角地区的良性流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地服务于长三角高质量协同发展。培育人才关键还是要为企业所用,为发展服务,要更多地撬动市场力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借助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建立企业育才合作机制,推动人才在不同企业间的合作共育共享。
进一步形成合力,实现创新平台共享。人才的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也需要加强平台合作互享。加强平台共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长三角各地需要坚持长期共同发力,建立健全一体化创新平台,进一步集聚创业创新人才、技能人才等资源,分类建立人才库,并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实现人才信息共享,打破各地人才及其流动的“孤岛”,提高人才一体化的管理、使用效率。发挥好人才作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畅通区域间人才对话与协作交流十分关键。为此,要搭建相应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相互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科研资源的共享,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将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人才区域合作的样本。此外,还要积极打通网络渠道,搭建企业与人才高效对接合作平台,更好地推动长三角地区人才间的交流、人才与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