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观点

“三步走”抓好乡村人才振兴

时间:2019-08-20 来源:中新网

审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实施现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对大部分地区而言,乡村振兴的“痛点”不在于基础差、底子薄,而在于视野的局限、智力因素的缺乏和“领头羊”的带动,归根结底就在于人才的缺乏。乡村振兴首要是人才振兴,“选”“育”“用”三步走,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

第一步,选好人才。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战略,这种综合性就决定了在乡村振兴人才的选用上,必须跨越人才定义的藩篱,不局限于高学历、名牌大学、海归等“面”上的标签,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可能学历并不“漂亮”,但却拥有一身实用性本领的专业技术人才。由此,从根本上夯实、优化乡村人才的基础结构,真正选好人才,为乡村振兴积蓄强大的“势能”。

第二步,培育人才。对乡村振兴而言,“外来的和尚”不一定就能把这本“经”念好。对部分乡村尤其是处于深度贫困地区的乡村,“乡土中国”的基本面没有变,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血缘宗亲关系来议事办事。因此,厚植本地人才成长土壤,培育出一批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本土人才对念好乡村振兴这本“经”很有必要。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外来人才的本土化培养,这既是留住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发挥外来人才优势的必要条件。

第三步,用对人才。用对人才就是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人才选好了,本土化培育也成功了,但如果没有用对,在结果上也难免会大打折扣甚至沦为“无用功”。用对人才,就是在突出用人导向的同时,最大化地兼顾各方面的因素,确保岗位与其专业背景、技术水平和个人性格等相适应。以乡村振兴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不大材小用,也要防止“小材大用”,真正让人才在自身岗位上发光放热,有力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局。

细究起来,“选”“育”“用”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关系,而是“相乘”关系,三者齐头并进、互相借力,实现“乘数”最大化,才能补齐人才“短板”,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效应的最大化。要扎实开展“选”“育”“用”三步走,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