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强省

山东出台意见深化产教融合:明确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地位

时间:2019-01-17 来源:大众日报

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重要支撑。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缺乏是我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堵点和痛点之一。不久前山东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要求,加快从产教结合转向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实现嵌入式特色化发展。

1月15日,山东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产教融合在解决产业发展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不匹配问题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有利于对接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对人才供给的需求”。1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好亮介绍说。《实施意见》立足山东实际,聚焦深化产教融合的重点难点问题,抓住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发挥企业重要作用这一关键,积极构建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协同机制,将对持续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教育支撑融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省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意见》的政策亮点

1.建立了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协同机制。一是推动学科专业与“十强”产业精准对接,培育和打造一批支撑服务“十强”产业的特色专业集群。二是支持省内高校、职业院校与“十强”产业骨干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一批创新综合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三是由“十强”产业协会牵头,带动行业骨干企业联合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等组建10个产教融合联盟,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

2.明确了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地位。从教育侧看,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针对目前产教融合“校热企不热”等问题,《实施意见》更多从“产业侧”特别是“企业侧”提出了推进产教融合的各项要求,如明确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主体、推进“引企入教”改革、推行企业真实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产业教授”等创新性岗位、政府购买服务支持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等,由人才“供给-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需求-供给”闭环反馈。

3.统筹了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布局、城乡布局、产业布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同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制定、要素支持和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将济南、青岛、烟台打造成区域性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高地、蓝色经济产教融合先行区和军民融合型海军新装备保障人才培训基地,形成职业教育和区域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4.构建了“五个一批”的产教融合推进体系。《实施意见》提出了“五个一批”,即实施一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认定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一批“十强”产业产教融合联盟、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争取一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五个一批”是我省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畅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5、健全了产教融合推进机制。重点构建三项推进机制:一是重点在学校侧,实施产教融合工程,引导各类学校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重点在企业侧,加强财税用地和金融支持政策协同,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三是重点在政府等层面,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等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城市、高校和企业先行先试,完善评价引导,推进以评促建。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