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强省

乡村振兴,如何引才留才?四位基层代表讲了四个故事

时间:2019-03-12 来源:齐鲁晚报

去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对乡村振兴战略再作部署。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保障。两会期间,在基层担任村支书的四名全国人大代表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讲述了他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进而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故事。

故事一 讲述者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

“90后”放弃高薪

回家建起5个大棚

“现在的耿店村成了‘鲁西小寿光’,年轻人纷纷回村种菜,成了‘棚二代’……这个典型还是有说服力的……”这段去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表扬聊城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的讲话录音,长1分42秒,耿遵珠一直把它珍藏在自己手机里。

返乡青年闯出致富路,一经总书记“点赞”,聊城茌平县贾寨镇耿店村闻名全国。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毕业的曹有忠,带着大学生媳妇回来了,流转60亩地种上梨树,建起村里第一家“淘宝店”;黑龙江绥化小伙刘佰祥被耿店姑娘耿玉慧“娶”来了,户口迁到耿店,成了“上门女婿”;1990年出生的耿付振,去年放弃杭州6000多元的月薪,回家建起5个高标准大棚……

村里的年轻人,耿遵珠如数家珍。

耿店村发展蔬菜产业20多年,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但现在,老黄历已经掀过去,村里1600亩土地不够种,还流转了外村800亩,“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种植大棚的,70后、80后、90后占到近九成。”

年轻人愿意回来做“棚二代”,耿遵珠总结说,原因是三个“心”。

一是“回得放心”。耿店村现在户均4个棚,人均年收入3万元,家庭年收入大都在一二十万元。“家里收入超过了外面打工收入,谁不回来?”

二是“干得舒心”。耿店村从完善体制机制做起,搞好土地流转、用电、用水等服务。以土地流转为例,一百米大棚的地分属一二十户,年轻人怎么流转都不会到他手里,耿店村通过合作社先把土地流转,再转给年轻人。“困难解决了,服务到家了,年轻人才能干得舒心。”

三是“住得安心”。通过新农村建设,耿店村全部搬进了楼房,村里通暖气、有线、网线,还建起文化大院、敬老院、健身广场、卫生室等,生活有保障。

“下一步搞现代农业,想跟国际接轨,必须吸引更高学历的年轻人。”耿遵珠说,正在针对高学历人才制定政策。

“以前是原始种植法,现在是自动卷帘、水肥一体化、科技智能放风……”耿遵珠说,种植大棚也是项技术活。农业搞科技创新,蔬菜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高学历人才至关重要。

故事二 讲述者

全国人大代表、潍坊市安丘市辉渠镇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学海

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层

要让人家来得有价值

山东省安丘市远近闻名的企业家李学海不仅是做生意的人才,更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除了是全国人大代表外,李学海还有两重身份。分别是山东省安丘市辉渠镇谋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山东学海农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18岁时,李学海只身去外地打拼。经过40年漂泊打拼,李学海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自己富了的同时,李学海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2010年,安丘市委市政府和辉渠镇党委政府领导提出邀请李学海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李学海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一周后,年近花甲的李学海放弃了外地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带着10亿元积蓄回到老家。同年,在村“两委”换届中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回乡后,李学海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踏遍家乡山山水水,详细考察,确定了依托留山及周边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进而带动林果业发展的路子。随后,注册成立了以生态旅游、观光旅游、苗木繁殖、高效农业等为主导产业的农林集团公司,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种植业。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2年,在寿光工作的大学生李平知道家乡有了大公司,毅然决定回来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李学海爱才、惜才。当时给出的待遇是月基本工资3600元,缴纳五险一金。“大学生放弃外面的稳定工作,来村子里贡献力量,咱要让人家来得有价值、有意义。”在李学海的精心培养下,如今,李平已经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农林集团的中层领导。

在人才培养方面,李学海提出了“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集团高管”的“三培养”机制。

由于集团地处镇上,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一定短板。为使家乡更富裕,李学海把目光盯在了发展现代农业上。注册成立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让贫困群众“抱团”搭上脱贫致富的“直通车”,而且使周围12个村村均年增收10多万元。

故事三 讲述者

全国人大代表、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马化彬

种鸡枞菌年入六位数

年轻人逐渐回来了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党支部书记、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马化彬看来,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村民的腰包鼓了,人才自然就吸引回来了。

以前,南城社区辖区内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100多个养鸭大棚,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效益低,大伙都盼望着能脱贫致富,亟须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恰逢定陶区食用菌主管部门多种经营服务中心帮扶南城社区,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的想法应运而生。

2015年,马化彬自掏腰包为社区注册成立了“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茗嘉兴食用菌扶贫基地。合作社统一管理、制种、技术指导、回收、销售。无偿为承包大棚的社员提供技术、场地设施、水电费的扶持。发展思路明晰了,马化彬决心要培训出村里的农业技术人才。2016年,合作社承接了天中街道22个村的扶贫任务。

“我们引进了省农科院的专家给农户讲课、现场指导。”马化彬介绍,合作社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研发食用菌的新产品,提升品种、品质。村里培养出的技术骨干,再带动其他村民提升技术,大家相互培训交流,形成专业队伍。

“合作社刚起步时,村民们积极性不高。”马化彬说,直到2017年下半年,收入逐渐可观。如今合作社生产的鸡枞菌主打高端路线,品质逐年提升,售价自然看涨。前年夏季出售的鸡枞菌单价还在12元/斤左右,去年鸡枞菌平均单价就长到了18元/斤以上,冬季达到30元/斤左右。

马化彬说,现在村民们干活的劲头十足。去年合作社的农户年收入最高的可达5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10万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明显感到,走出去的年轻人又回来了。如今合作社总共培训了60多人,其中20多岁的年轻人就有20多个。“去年一对小两口加入合作社,一年就赚了20多万元,本地的年轻人回来了,还把别处的年轻人也带回来了。”马化彬笑着说。

故事四 讲述者

全国人大代表、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

30多名一线养牛工

被派到各地学习

“扶贫给人以鱼,脱贫授人以渔,致富却是创造鱼塘。”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银香的思路就是“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1990年,山东省曹县,土地联产承包已经搞了一段时间,五里墩村的王银香却独树一帜,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开始进行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

顶着多重阻力,3000亩土地流转完成。既要给农民发租金,又要自己盈利,这来之不易的3000亩土地怎样产生效益?王银香的答案是搞立体种植。1997年,在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王银香又顺势发展畜牧养殖。先后通过与山东省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合作,中国首批本土体细胞克隆牛在五里墩诞生,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王银香说,为了留住人才,她采取了“筑巢引凤”的思路。“教育是根本。之前我们搞产业也是面临人才的问题,没有人才只能借。”王银香说,五里墩从1986年6月开始建学校,抓教育,抓人才。“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能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要做新型的职业农民。”1996年开始,五里墩实施免费教育,目前已培养出一二百名大学生,其中有几十名硕士、博士。

受教育的不仅是高学历人才,还有最基层的养殖人员。“譬如我们30多名养牛的农民工都去各地进行学习培训。”此外,每年还聘请专家前来教授先进经验,最多的一年曾聘请93位专家。

如今,五里墩已经形成了人才的双向流动,引进和培养同步进行。“要引才,首先要解决的是工资待遇问题,要让人才觉得返乡工作的收入不低于城市,还要让他们有地方住。”谈及引才的“小技巧”,王银香说,关键就是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如今,王银香又面临一个新问题:职工家长的养老问题。目前,她正在规划建敬老院,解决返乡工作人才家里老人的养老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安心从事乡村振兴工作。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