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项目和人才、智力的高质量支撑。近年来,坊子区通过打造智能模具平台,利用基金资本招商,配齐现代城市服务业态,着力突破产业链延伸、融资难、配套不足等关键瓶颈,“双招双引”实现“质变式”跨越。截至目前,已落户320个项目,引进包括12名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专家人才100多人。
打造智能模具平台
补强产业链核心环节
模具有“工业之母”之称,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坊子区制造企业多,对模具和铸造的需求量很大,但受到供给能力单薄、行业发展孤立等因素制约,95%的企业需要从广东、浙江等地采购模具,严重制约了行业竞争力。
为突破这一瓶颈,补强产业链核心环节,坊子区先后与机械研究总院、中国铸造协会合作,探索“政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铸造协会”合作模式,引进建设省级绿色智能铸造和模具成型服务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工业设计、产品开发、模具制备、工艺提升、流程改造等方面整体解决方案。
潍坊裕川机械有限公司以前从宁波订购模具,不但花费时间长,而且一些核心模具还需要派技术骨干去宁波监制,在人力和费用上给企业造成了很大负担。“在机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新产品的研发周期是关系竞争成败的胜负手。”公司总经理刘伟说,智能平台让新型模具“跑”在路上的时间少了50%,成本还降低了近三成。
基金撬动
“高精尖”项目落户
融资难是制约当前企业发展和吸引高端项目落地的另一大难题。为此,坊子区发挥政府整合资源的优势,创新实现了资本招商新模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招商。
据了解,坊子区与国内顶尖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念青资本合作,设立坊子区第一只股权投资基金——潍坊市高精尖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基金投资运作,坊子区在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还掌握了招引“高、精、尖”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的主动权。已对外投资北京奥精医药、北摩高科、北京国能等5个优质项目。
其中,奥精健康科技园项目,主要依托清华大学崔福斋教授10余年研究成果——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建设亚洲最大的胶原蛋白和医用仿生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与邻省的激烈竞争中胜出,正是得益于前期已经完成对该项目的资本注入,掌握了主动权,并最终完成签约。”项目包靠责任人韩小垒表示。
配齐城市服务业态
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为建立“双招双引”长效机制,坊子区从软硬两方面下手,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打造现代化城市服务业态,城市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在服务软环境方面,坊子区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流程,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实现3个工作日办结。其中,上海普道公司95分钟完成注册登记,环保砂项目50分钟办完营业执照,创造了行政审批的坊子速度。在去年5月份公布的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坊子列全省137个县市区第一名。
在打造城市服务业态方面,坊子区按照“梯次分布、功能齐全、生活便捷”的原则,优化城市布局,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配齐口袋公园、健身休闲、金融保险、购物中心、高档社区等现代城市服务业态。此外,还规划布局了七大特色小镇、十大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孵化器、专家公寓、创新服务平台等载体设施,满足企业研发生产、孵化加速、办公展示、成果转化等各类需求。
截至目前,坊子区先后引进12名院士、百余名博士及以上专业人才,新松机器人研究院、山大地热研究院、哈工大潍坊冷弯技术研究院等13家科研院落户坊子,雷沃重工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六和饲料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处。产学研合作和高精尖人才注入,为坊子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