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强省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教融合谱写创新新篇章

时间:2019-04-09 来源:大众日报

春风浩荡,柳绿花明,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再度传来喜讯:在4月4日举行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校王军成研究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共有12项成果获得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主持完成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参与完成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科教融合,创新攀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全面深化科教融合改革,凝聚起合力攻坚、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18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实现新突破,连续4年获得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科技奖励2项以上,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数量19项,省部级以上获奖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
  解放思想 创新担当 融合发展结硕果
  据悉,2018年度,该校(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王军成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系列海洋监测浮标研制及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杨美红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计算及大数据应用跨区域异构资源融合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赵汝松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研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孙锐副教授参与的“特色浆果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等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段洪东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智能、敏感型分子功能材料的构建”、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王旭平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高效二次电光晶体材料的制备、电光调制及新效应探索”等2个项目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此外,还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专利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累累奖励背后,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谋篇布局,积极探索科教融合,努力实现加乘发展。
  校(院)整合方案在2018年教职工代表大会上通过,确立起新型管理机制,机关管理机构顺利完成整合。2018年,该校(院)全面启动实施一流大学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两步走”建设目标,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办学水平。成立“齐鲁英才学堂”,新建3个科教融合学院,成立国际研究生院,“教学—科研—转化—实践”相互贯通的科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初步形成。
  学校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9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学校综合排名位居排行榜第98位,其中科研经费全国排名第71位。
  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化学、工程学2个学科稳定在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达到一年以上,材料科学入围ESI学科排名前1%,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增列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神威E级计算机原型机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省部共建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共建“中乌科技创新研究院”,纳入省政府重点国际合作内容。5个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联合实验室总数达到28个。“海洋声学科学创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入选2018年度山东省品牌国合基地。
  持续集聚高层次人才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院)战略,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持续增强。实施“齐鲁科教英才工程”和“3151”人才计划,共引进各类高端人才33人,省科学院入选全国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改革创新,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加强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制定《“高端人才及团队支持计划”实施办法》《“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青年骨干人才海外提升计划”实施办法》,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选拔新一批院杰出青年10名。
  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轻化工程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接受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9个学位授权点完成现场评估。
  教研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展首届本科教学质量卓越奖和优秀奖评选,评出卓越奖2人,优秀奖28人。1项教研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实现国家级教研项目零的突破。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获批国家级创业项目50项,获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1人获“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称号。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主赛道金奖。
  开启国际化办学新局面。成立国际研究生院,与20余家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或达成培养意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德合作本科教育项目通过教育部评估。
  校友工作健康发展。校友总会和21个校友分会完成换届工作,筹备广东、天津、重庆、四川、新疆校友会。用好校友资源,成立上海、浙江、广东、淄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中心。
  强创新重应用 聚焦“十强”产业服务全省大局
  作为山东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始终坚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谋篇布局。2018年,该校(院)出台《关于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受到省主要领导同志批示,并以省委参阅件的形式向全省发布。
  《意见》提出,到2020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要建成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和全国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科技示范企业孵化基地,面向海内外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和“高精尖缺”人才100人,建成国际一流的高端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聚集区和示范区,成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所需高层次人才重要蓄水池,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精准对接,基本形成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办学格局。
  在科研实践中,聚焦“十强”产业技术需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研实力。2018年,该校(院)获各级科技奖励37项,授权发明专利282项,发表SCI论文596篇。
  突破一批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农业秸秆生物机械法制浆技术获重大突破,该原创性绿色造纸技术已被企业应用,建设规模20万吨/年,目标是无污染零排放。计算中心建立了新型健康医疗模式,研发了“低成本、易操作、云模式、可扩展”的系列化轻量级智能医疗终端20余款,在农村医疗、居家养老、医院随访领域获得大规模示范应用。海仪所参与研制的极地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成为国际上首台在南极部署的可全天时观测80-110km大气温度和风场的激光雷达。
  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多种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探索采用“科技+金融(资本)+产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政府、企业联合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通过作价投资形式转化科技成果,3个项目实现产业化,5个项目正在办理作价投资手续。
  积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全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与菏泽市政府、省科技厅共建山东省生物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再创新高,数量达到17支。
  创新争先,担当落实。春天里,正出发,2019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将以深化科教融合改革为主线,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坚强保障,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和一流科研院所努力奋进,为山东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应有贡献!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