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资金,企业付利息,技术员隔一天上门辅导一次,自己不用掏腰包就能赚钱……潍坊峡山区郑公街道山前村村民袁邦旭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好事落到了自己头上。
“当初,吸引我种植大棚黑木耳的是区里对黑木耳种植的系列优惠政策。”袁邦旭说,在峡山区种植黑木耳,每半亩地大棚补贴2000元建设费用,露天种植每亩地补贴800元。尽管补贴有了,但是启动资金对大部分农民来说也是难题。为了帮助囊中羞涩的村民解决最初的资金投入问题,政府部门还主动联系银行,开通了“富民生产贷”专项扶持贷款。由政府信用担保,银行给每人提供2万元的贷款额度,能够基本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贷款利息则由菌包发放企业潍坊康净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3个月为一个种植周期,利息大约350元左右,全部由公司提供。除此之外,公司还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回收。农民可以大胆种植,全部由企业保底回收。”该公司负责人付春说,遇到市场行情好,农民也可以选择自行销售。这种企业支持与政府信用担保相结合的模式,让农民的致富之路走得更顺畅。
2018年9月,袁邦旭签订了黑木耳种植贷款协议合同,当天就收到了贷款,康净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刻派人进行了对接,从建设大棚到种植、管理、销售全程指导。
袁邦旭告诉记者,他与人合作建设一个大棚,能领取4万元的贷款使用,还有4000元的补贴。建设大棚投入2.8万元,再加人工费用、菌包费用,一共投入了6万多元。技术员隔一天上门辅导一次,一个大棚当年收获了2000斤木耳,按照批发价格每斤40元到50元,收入了8万多元,去掉成本,纯赚了2万元,“如果种春、秋两季的话,收益将更可观。”
尝到甜头的农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袁邦旭说,今年伊始,除去本村村民,周边的太保庄街道、王家庄街道前来参观的人数达到了七八十人。本村也已经有五六户村民达成了意向,今年将再一起发展5到10个大棚,通过种植黑木耳来带动其他村民一起致富。记者从峡山区2019年春季黑木耳种植汇总表上粗略计算了一下,今年春季黑木耳种植将达到53.6万袋。
近年来,峡山区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全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和新产业,加快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步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国内一流黑木耳产业,多次组织街道干部、第一书记、企业负责人等到牡丹江、海林、滕州等地学习考察黑木耳的先进种植经验,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这一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党支部+社员(贫困户)”为模式的精准扶贫之路
3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峡山区昌峡路以西的潍坊创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里正在建设的是由潍坊康净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投资规划建设的黑木耳现代产业综合体,项目规划面积400亩,一期建设现代化黑木耳菌棒生产车间15000平方米和标准化黑木耳种植大棚20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已经建成黑木耳菌棒生产车间2304平方米,黑木耳养菌车间3157平方米,标准化种植大棚7座(2100平方米),今年还计划再建设养菌车间2304平方米,标准化种植大棚33座,并配套厂区道路、绿化、配电等设施。
这里,二期工程将建成物流、电商、仓储、交易综合服务中心。公司为农户提供全程免费技术指导,保底价回收农户黑木耳产品,可以带动全区黑木耳种植面积10万亩,带动农民年增收10亿元,成为峡山区精准扶贫和农户增收的有力保障。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产生经济效益,潍坊康净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今年起开始试点进行黑木耳和蘑菇套种。该公司负责套种的工作人员朱锦明告诉记者,黑木耳每年种植两季,过去两季之间大棚一直闲置非常可惜。通过不断摸索他们大胆启用了利用大棚闲置时间种植蘑菇的计划。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蘑菇所用菌包也是种植黑木耳之后的废弃菌包,通过二次植入菌种装袋可以种植两季蘑菇。两季每棚能产出蘑菇10000斤以上,增收近30000元。“增收的部分就能解决木耳种植期间的人工工资了。”朱锦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