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指出,我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目标,要靠每个系统、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一个个具体目标来支撑,靠一个个强市、强县、强企、强产业来实现;要“拉高标杆”激发斗志,从省直各部门做起,在全国确定“对标”单位,各市县也要确定“对标”城市,建立对标清单,拿出具体方案,比有目标、学有行动、赶有措施、创有成果。4月12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担当作为、狠抓落实”重点任务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开展“对标先进”活动,省直各部门(单位)和各市、县(市、区)分别在全国范围内确定“对标”部门(单位)和“对标”市、县(市、区),建立对标清单,拿出具体方案。
目前,青岛市已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济南市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大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烟台市提出国内对标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省内对标济南、青岛;淄博提出对标佛山、无锡、宁波等先进城市;日照市选择扬州、湖州、珠海,作为对标学习城市。
近年来,我国掀起一场城市间对标学习的热潮,比学赶超、对标管理,成为一些地方实现弯道超车、加快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治理工具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或参照管理,最早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通过开展内部绩效标杆管理,IBM缩小了相同部门的绩效差距,并将内部最优产品流程确定为公司统一标准。上世纪90年代,伴随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标杆管理被广泛引入到政府改革与治理过程中,成为促进政府绩效改进的战略性工具。
近年来,我国也掀起一场城市间对标学习的热潮,比学赶超、对标管理,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实现弯道超车、加快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治理工具。其中,西安市的力度最大。2017年初,西安提出“振兴大西安、全面对标成都”的口号,要求各区(市、县)和部门,都要选择成都的一个同类区(市、县)和部门,作为赶超目标,而且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要和成都的指标比一比、赛一赛。西安先后派出多批干部到成都挂职,挂职岗位涉及文化旅游、行政效能、住房、会展、规划、区县经济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学习成都的发展经验。
面对国内城市争相比学赶超、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大形势,我省各市、县(市、区)主要领导同志,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确对标不是赶时髦,不是锦标赛,更不能发展为恶性竞争。目前一些地方,在对标过程中出现了机械对标、运动对标、政策血拼、发展雷同等问题。在这一轮城市对标热潮中,各地方政府一定要精心谋篇布局,系统思考立标、学标、超标、创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做到未雨绸缪。
如何选取标杆?基本原则是“高低适度、努力可及”,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也要克服“小富即安”思想标杆管理,最初的涵义是通过模仿复制和创新学习,实现对标杆的追赶和超越。对地方政府来说,能否选取一个合适的学习赶超标杆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本地区长远发展。选取了合适的标杆,会产生正向激励作用,激发本地区各部门比学赶超的斗志,达到预期目标。相反,如果选取的标杆过高或过低,则可能会产生负向激励作用,挫伤本地区各部门比学赶超的斗志,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那么,对于地方政府和部门来说,什么才是合适的标杆?
依笔者看来,基本原则是高低适度、努力可及。高低适度建立在对本地区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之上,地方政府要对本区域发展区位优势进行全方位SWOT分析,立足自身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合理确定对标标准。
标杆的高低适度,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标杆城市与本地区发展基础,差距不能太大。例如,西安之所以选取成都作为对标城市,是因为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一个是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一个是西南区域中心城市;都地处西部,而且还是邻居,在产业上也有相似的地方。
要考虑综合对标和单项对标的区分。有时候,综合对标城市与单项对标城市可能不是同一个城市,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例如,武汉市作为重要交通枢纽型城市,为了发展航空业,提出“对标成都、西安拼搏赶超”,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这里面,虽然西安整体经济发展实力不如武汉,但不影响武汉对标学习其航空枢纽建设。
建立动态标杆系统。各地应结合本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树立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标杆,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对标城市。“努力可及”建立在对本地区未来发展走势的科学预估之上,既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也要克服“小富即安”思想,在对本地区发展潜力进行科学预估的基础上,适时提高对标标准。
此外,标杆到底设定多高为合适,除了要考虑自身能力和潜力,还要以本地区上下齐心协力、付诸努力之后能够实现的程度为上限。否则,追赶不上的标杆,就只是空中楼阁。例如,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必须对标全球先进水平。在对世界主要大都市发展历史进行总结和自身发展优势潜力进行科学预估基础上,上海选择了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作为对标城市。
学习借鉴标杆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重在学习先进理念和制度体系,绝不能搞全面移植,更不能照搬照抄
树立标杆只是第一步,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做法,才是最终目的。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把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与自身禀赋特点相结合,并因地制宜加以改进创新,从而实现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绩效的目标。
在学习借鉴标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绝不能搞全面移植,更不能照搬照抄。简单复制、机械推广,有时候不但起不到借鉴效果,反而可能带来重复建设、产业雷同、恶意竞争等问题;不但无法促进本地区跨越发展,反而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甚至贻误发展时机。因此,地方政府在学习推广标杆城市经验做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学习内容,并把改进创新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首先,并不是标杆城市所有的经验做法,都要学习借鉴。学习,不一定是全盘学习,也可以只是某个领域、某一方面的学习。如我们可以学习湖州“两山”生态文明实践,也可以学习贵阳大数据发展经验,这是并行不悖的。学习什么,应取决于自身发展需求,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服务自身发展大局。
其次,学习借鉴不能简单停留在照搬照抄层面,而要坚持“在地化”。地方政府在研究学习标杆城市发展经验时,不应仅仅追求“形似”,更应追求“神似”。学习对方,关键要学习对方的发展理念、制度体系等精髓部分,而不仅仅是文本材料、基础设施等表面形式。要根据本地区发展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适当调整具体指标、程序、机制等,以真正符合本地实际需要。
最后,对于标杆城市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也要认真研究。要弄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体制机制问题、人员思想问题还是决策程序问题,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注意防范,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该调整创新的地方,一定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大胆破旧立新、勇于突破。
赶超标杆不能追求“速成”,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来,把对标管理落实到一个个实际行动中去,对自身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再造和提升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赶超标杆也不能追求“速成”。标杆之所以成为标杆,一定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因此,学习追赶标杆,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来,把对标管理落实到一个个实际行动中去。
相比看得见的统计数字,在标杆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借鉴、吸收和采用先进经验做法。要学习对方的先进工作理念、工作态度、工作决心、工作方法和工作标准,然后对自身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全方位提升工作绩效和发展质量。
要将对标清单转化为“任务图”和“施工表”。主要领导应担任“施工长”,实行挂图作战,抓好落实。这就需要制定一整套实施方案,包括:
搭建领导班子,科学指挥。可以借鉴指挥部或领导小组模式,成立总指挥部或领导小组,由总指挥或小组长作为最高指挥,全权负责本地区对标工作;下设专项指挥部或分小组,负责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具体对标工作的推动。
做好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可实行项目制管理方式,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部门单位和个人,明确责任并完善问责机制。
抓好督导落实,加强考核。可采取现场观摩推进会或下派专项督导组的方式,挂图督战,对各部门单位完成情况打分评比。重点项目可以考虑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办公室之类的机构,加强督导考核和项目推进。
营造良好氛围,全民参与。应将对标工作当作本地区发展头等大事,加强舆论宣传。可评比先进单位、先进标兵等对标活动中的典型,配之以激励政策措施和正面宣传,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既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更要有敢作敢为的气魄、面向长远的眼光,该突破的地方一定要突破,该触动的利益一定要触动,努力通过“学习标杆”,最终“成为标杆”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城市和部门单位来说,对标先进、学习先进,绝不是想一直跟在先进身后跑,而必须追求在合适时机,通过自身发展也成为别人学习追赶的标杆。
要想成为别人学习的标杆,就必须有真正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必须时刻以一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贵阳作为一个西部城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却成为大数据发展的全国样板,实现了全国第一个“块数据”公共平台、全国第一个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等许多个“第一”,成为全国上下学习的标杆,这源于他们的超前理念、高标准谋划和实践智慧。
全面实行标杆管理,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毛泽东同志讲,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目标是前行的动力。实现我省高质量发展,决不能“闭门造车”,做“井底之蛙”,自娱自乐。而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以先进为标杆,比学赶超,奋起直追。同时,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也要相互“较劲”,比出干劲,比出动力。通过对比,晒成绩、找差距,见贤思齐,推动整体进步。
“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希望,使命光荣但任务艰巨。当前,我省发展最大的短板,是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我们推行比学赶超、对标管理,就是希望学到先进地区、先进城市的先进制度,这既需要我们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更需要我们有敢作敢为的大气魄、放眼长远的战略眼光,该突破的地方一定要突破,该触动的利益一定要触动,绝不能畏首畏尾,而要以实际行动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创立标杆要坚持适度超前、优势明显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山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出了“潍坊模式”“寿光模式”“诸城模式”等全国学习的标杆。未来,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借鉴国内外一切有益经验,勇于突破思维惯性、利益藩篱,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山东特色的标杆产品,在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方面,涌现出更多优势明显、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套实践经验模式。[作者 王连伟 单位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