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国网山东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副班长,±660千伏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他扎根一线21年,以初心筑匠心,从一名普通线路工人成长为行业顶尖的技能专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用“敬业乐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唱响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前不久,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进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印发通知,号召公司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向王进同志学习。
4月24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国家电网公司在济南举行“大国工匠”王进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更好地激励广大干部员工积极投身“三型两网、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宏伟实践。
报告会上,国网山东检修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刘凯、国网山东检修公司无人机作业班副班长李敏、王进的母亲孙玉芳以及多年采访王进先进事迹的媒体记者等先后上台,向台下200多名听众以及通过视频听取报告的国网5000多名干部职工,讲述了王进工作、生活中奔跑逐梦的感人瞬间。我们将精彩的演讲整理成文奉献给大家,让我们看看领导、同事和亲人心中的王进。
追梦路上的“大国工匠” 国网山东检修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刘凯
王进是我们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的副班长。他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成长为信念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从一位技校毕业的电力新人,成长为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用“敬业乐业、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唱响了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战斗在生产一线的排头兵
在2011年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带电作业中,面对如此的高压、56米高的高空,他凭着精湛的技艺,仅用55分钟,就成功处理了线夹开口销脱落的缺陷。
王进一战成名的背后,是他一路的奋斗。多年来,他苦练带电作业专业技能,练就了“一声辨、一眼定、一招准、一线稳”四大绝活。累计开展特、超高压带电作业300余次,缩短停电时间700多小时。并先后完成抗冰抢险、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保电、特高压入鲁验收等重大任务。生动诠释了扛就扛红旗,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电力铁军”精神!
发扬“首创精神”的领头雁
相比500千伏交流系统,±660千伏直流带电作业在电场分布、工序风险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王进和同事们反复试验论证,制定了±660千伏带电作业成套技术标准,研制出“±660千伏电位转移棒”等专用工器具。这些来自一线的工程技术成果,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的高度评价。
王进的创新热情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同事,他们聚到一起成立了“王进创新工作室”,并且带动公司各工作室形成“你追我赶,竞相超越”的生动局面。近年来,检修公司有40项成果获国家级奖项,158项成果获省部级奖项,是唯一一家4年内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基层企业。
探索专业变革的急先锋
在传统输电线路运维模式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对线路本体和通道进行巡视,翻山越岭、爬塔走线是我们的工作常态,不仅效率低、风险大,不同人员的巡视质量也往往有一些差异。
“一定要用新技术把宝贵的人力资源解放出来。”他和同事们开始了“基于线路可视化和无人机技术的输电专业智能运检”应用研究,经过大量的调研论证和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今年,我们将完成线路可视化全覆盖和无人机的增量配置,在全国率先实现“以可视化替代线路通道人工巡视”“以无人机替代线路本体人工巡视”,打造电网运检模式革命性变革的“山东样板”。
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代表
王进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青联常委、中国能源地质化学工会兼职副主席。在这些信任背后,他深知肩负的责任。
2015年,在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座谈会上,王进作为唯一工人代表发言。会上,他围绕创新成果转化问题,不仅汇报了“国网经验”,也指出了国家相关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一个月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反馈,王进的建议已被采纳。
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后,王进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他通过宣讲的方式传递国家电网“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工矿企业,他倡导广大劳动者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在乡村社区,他向老百姓讲述“你用电,我用心”的初心使命;在高校学府,他倡议大学生们一起用奋斗来创造幸福。
烈火出真金,时代炼工匠。王进平常却不平凡,坚守初心又锐意创新,他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当前,面对“三型两网”建设这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攻坚战役,有国网党组的坚强领导,有“一个引领、三个变革”战略路径的科学指引,有王进这样先模人物的不断涌现和激励带动,我们一定会取得这场战役的辉煌胜利!
身边的榜样 国网山东检修公司无人机作业班副班长 李敏
我是王进的徒弟,平时我都叫他“进哥”,公司很多同事都这么叫他,因为,他是个很随和的人,可是,只要进入工作现场,他就好像换了一个人。
2013年8月的一个上午,我和进哥在德州一座铁塔上带电更换绝缘子,当时烈日炎炎,气温接近40度,铁塔摸上去都烫手,我心里有些急躁,有项操作差点出了闪失,进哥开口就批评我:“你会不会干啊?不会干给我下去!”
我当时就懵了,心里想,就我们俩在高空,又没人看见,你至于这样吗?又一想,这确实是我不对,于是我还是憋着气把活干完了。
进哥不光批评我,也批评别人。一进工作现场,他就开启“安全督察员”模式。后来我明白,进哥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他常说,咱们班全家福上的人必须是全的,一个都不能少。在进哥的影响下,我们几个人逐渐变得沉稳老练起来,工作也越来越小心,带电作业一直保持零失误。
几年相处,我发现,进哥就像珍珠蚌。在工作中,你看到的是他严肃谨慎的一面,就像坚硬的外壳,在生活中,进哥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这是他温柔的一面。特、超高压带电作业有近30种类型,进哥毫无保留地把最珍贵的经验教给了我们,我跟着进哥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他的指导带动下,入职两年我就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在全国高压带电检修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二名,被评为山东省“最美青工”、省公司劳动模范。
2017年冬天,公司安排我完成山东电网第一次特高压带电作业,接到任务后,我心理压力很大,师傅进哥给我当技术指导,带着我们开展作业风险点分析,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他还叮嘱我,紧张的时候就深呼吸,在心里数数,操作一定得冷静。最终我们一起完成了这次特高压带电作业。
进哥为人谦虚低调,他常说:“我就是一个普通工人。”但我知道,他真的不普通,他特别爱钻研,擅长用创新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济南长清区开展带电更换绝缘子作业,那座铁塔是在山顶上,我们花了1个多小时才爬上山,登上铁塔一试,发现干不了!要想更换绝缘子,就得把铁塔两侧的导线都提起来。和平原不同的是,这座铁塔两侧导线拉力加起来超过7吨,而我们的装备只能提升5吨。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进哥带我们开了多次头脑风暴会,最后还是他想出了办法,用制造飞机的合金材料,研制出带电提升大吨位导线的专用装置,这项成果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和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
面对困难,进哥从不逃避,他有一股钉钉子的钻劲,他不光自己在技术创新中勇攀高峰,还鼓励我们搞创新发明。
2017年,公司无人机作业班需要补充力量,我有些心动,可是想到要面对新的领域,又有些发憷。这时候,进哥跟我说:“无人机将来会在电网运检中有用武之地,你学历高,能力强,去搞无人机一定能干出新成绩。再说,你是共产党员,公司有需要,就应该冲在前面!”
听了进哥的建议,我很快进入角色。在国家电网举办的首届无人机巡检技能竞赛中,我获得第三名。现在无人机在线路巡检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工巡视的频率大幅降低,线路巡视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虽然现在进哥和我不在一个班组,但是我们还是经常交流。这些年,我从进哥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是我师傅,更是我的榜样,我要努力向进哥学习,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母亲的泪水与欢笑 王进的母亲 孙玉芳
我是王进的妈妈。以前是济南供电局一名普通工人,像所有母亲一样,盼着儿子每天都能平平安安地回家。
我记得2001年,他刚到检修公司,回家后兴冲冲地告诉我:“妈,我调到检修公司啦,在带电班。”
我一听就急了,“你赶紧去跟领导说,咱不干这个。”
儿子说:“妈,干什么活都是领导安排好的。再说啦,我也是专门挑出来的,人家要瘦的,不要胖的。”他还犟嘴。
我说:“这好办,那咱就吃胖点,实在不行换个活干。”我就是不同意。
他说:“好好好,妈我听你的,明天就去换工种行了吧。”看着儿子妥协,我的心也放下了。
后来的几年里,他表现得都挺正常,有时还跟我拉拉单位的事,一点毛病也没看出来。
有一回晚上10点多,他一进家门,把我吓了一跳,眼前的儿子头发、脸上全是泥巴,衣服也撕破了。他说:“我现在干巡线的活啦,这不,夜巡的时候,路过一条水沟,一脚没跨过去,掉沟里啦,不但摔成这模样,连家门钥匙也丢啦。”
我知道他工作很辛苦,手机经常半夜响,每次“滴滴……”一叫,甭管啥时候、啥天气,他穿上衣服就要往外跑。我心说,“孩子干的这活是苦点累点,可好歹安全啊,没啥危险,总比那带电作业强啊。”打那之后我的心就彻底放肚子里啦。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直到2011年10月17日,好像是晚上7点多钟吧,我们一家人正吃饭,王进突然说:“妈,咱看看电视吧,兴许您儿子上新闻联播了呢。”
我说:“嗨,你还能上新闻联播?”我心里一边犯嘀咕,一边伸手打开电视。
结果,就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穿着特殊衣服的小伙子,正趴在电线上,那样子太吓人啦。
尽管捂得严严实实,但我一眼认出,这不是俺儿子王进吗。他不是巡线工吗?咋干上这活啦?
那一刻,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双腿抖个不停,手也不听使唤,又气又恨又心疼,干脆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
“臭小子,长能耐了你,学会掰瞎话了,你给我过来,看我怎么拾掇你。”我的火噌噌往上窜,气得我狠狠给了他几捶。
“你个熊孩子,可把妈坑苦了。”后来,哭累了也打够啦,剩下的只有心疼。
直到那天看了新闻才知道,所有亲朋好友中,我是最后一个得知消息的人,为了不让我提心吊胆,亲戚朋友帮着王进一起瞒我。
真是万万没想到,这小子居然在我眼皮子底下瞒了我10年!要不是电视让谎言“穿帮”,还不知道他要瞒我到什么时候。
这不,一转眼,已经过去8年。现在,他成了两个孩子的爸,我也当了奶奶。老大今年13岁了,特别懂事,随他爹。
有一次孙子在电视里看到王进参加党的十九大,就跑到我跟前说,“奶奶,长大我也学电。”我说,“你得学习好才行,将来超过爸爸。”他说,“奶奶我知道,这回考试又前进6名,我指定好好学,将来考电力的大学。”后来,他写了一篇爸爸参加党的十九大的作文,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呢。街坊邻居都叫我“英雄妈妈”,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今年1月份,他同事杨森找到我说,“大姨,咱去拍个外景,您多穿点衣服。”我就跟着他走咧。
没想到他们直接带我坐火车去了北京。原来王进被评上“大国工匠”了,中央电视台让我去参加直播。为了给孩子一个惊喜,这事要瞒着王进。
直到演播开始,负责人说,“大姨,一会儿可以上台了。”那会儿我还挺紧张,这可是演春晚的地方啊,我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换,就稀里糊涂来了。
正瞎琢磨呢,主持人过来告诉我,“阿姨,该您啦。”刚迈上舞台,明晃晃灯光下,一眼就看到儿子,我高兴坏了,啥也不管不顾,跑过去一把搂住他,眼泪忍不住哗哗往下淌。儿子也哭了,我紧紧搂着他,一下就摸到了他的肋骨,多少年都没抱他了,怎么这么瘦了呢?
后来,老伴儿还笑话我,他说:“你也不注意点儿形象,在电视里像个疯婆子一样。”
知儿莫如母。其实,自从王进干上这一行以后,每当我看到高架桥、大高楼里的那些明灯,看到居民小区亮亮堂堂,心里就特别自豪,特别荣耀,不仅为儿子,更因为自己也是一位老电力。虽然这份工作平凡也辛苦,但是那些灯光让咱有价值、有希望。
勇攀高峰“进”无止境 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编导 李鹏
在我采访过的劳动模范、工匠人物中,王进是很特别的一位。一提起劳模,人们印象里多是沉稳静默、一板一眼。而王进年轻、敏捷、体力好,阳光、风趣、点子多。说起工匠,那更是“慢工出细活”的印象,而他却是“快速、精准”的节奏,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极致与完美,寻求质量、效益最大化。
记得第一次跟随王进巡线,是在莱芜的一个山区。走到第三基塔的时候,天开始下雨。王进他们用雨衣把设备包起来,泥泞的山区根本没有地方躲雨,我们5个被淋了一个通透。
反而进哥不把这场雨当回事,他告诉我:“这真不算什么,过去师傅们还碰到过狼呢。现在我们的无人机巡线覆盖率达到50%,站在一个地方遥控飞机,已经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在我跟拍期间,刚好赶上榆横至潍坊特高压的验收。黄河边,一座巍峨的铁塔就在眼前。从地面到塔顶有70层楼的高度,王进带领工友们借助886根脚钉,徒手攀爬上去,行走在215米高的晃动湿滑的导线上,逐一检查。这不仅仅是体力、耐力、意志力的较量,更是眼力、知识、经验的考验。
当带电作业人员身着屏蔽服,站在导线上,耳边会一直有很大的嗞嗞放电声。在手碰触导线的瞬间,还会窜出2-3厘米的蓝色火苗,我有幸拍到了这个独家画面,蓝色的火花就在手上,就像电影中的雷神一样,这也只是500千伏的超高压线路,要知道,它已经比市电电压高出了2200多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似光滑的高压电缆,由于电磁场的长期作用,表面特别毛糙。佩戴普通手套走线很快就会被磨破。为此,王进一次次钻进图书馆,甚至是鞋匠摊、裁缝铺,不断研究解决方案,终于经过半年努力研制出了“走线专用手套”。后来,他们的创新越来越多,他们团队也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进的学历不高,却带领着10多个本科、硕士生搞创新。一次,在国网技术学院的实训塔上,王进再次对带电作业进场方式提出了新的改进意见,当时我问他:“你们这个不都获得国家二等奖了吗?为什么还要改进?”王进说:“拿奖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全行业从事带电作业的人都不出问题。”
跟拍王进,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电力事业从跟随、追赶到超越的伟大历程!王进拥有一腔“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热血,经得起经年累月的沉淀,耐得住千锤百炼的磨砺。他是不怕艰苦、不断突破的“蓝领典范”,他是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大国工匠”,他为我们树立起敬业奉献的好榜样。王进逐梦路
王进,男,汉族,山东济南人,1979年4月出生,1998年11月参加工作,201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国网山东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作业班副班长、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王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常委、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兼职副主席。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最美职工”、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进工厂、入社区、到学校,与各级干部职工群众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坚定履行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员、实践者的使命担当。他坚决听党指挥、为党尽责,在重大活动保电、紧急抢险抢修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主动请缨、挺身而出,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他立足岗位,吃苦耐劳,21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电网运行检修第一线,足迹踏遍1万多公里特、超高压线路。无论寒冬酷暑,他攀爬高塔,带电消缺,有力保障了电力大动脉的安全可靠运行。他模范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无论是凌晨收到工作指令,还是假日接到加班任务,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减少停电。他干一行爱一行,在危险艰辛中积累经验,在孜孜以求中涵养本领,从一名只有中专学历的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专家。
他专注特超高压带电作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完成特超高压带电作业300余次,始终保持安全零事故,缩短停电时间700多个小时,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他用心工作、技艺精湛,编写了30余本线路巡视作业“作战图”,对所辖线路的每个问题都了如指掌,练就了快速判断缺陷、精准识别隐患等高超技艺。他执着专注、挖潜增效,从工作需求出发解决问题、创造成果,牵头研制的走线专用手套、四线吊钩等成果,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广泛应用于生产现场。
他把工作场所当作创新阵地,攻关众多技术难题,从事创新试验2000余次,使带电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升30%,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身先士卒、勇攀高峰,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填补该电压等级带电作业技术空白。2012年成立“王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创新成果30项,获得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其中一项成果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12月,该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