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强省

“红香椿”变荒山为金山银山

时间:2019-05-06 来源:大众日报

每到采食红香椿的季节,临朐县三羊山村67岁的村民王兆成每天一大早便忙活起来。王兆成把摘下来的又鲜又嫩的100多斤红香椿芽,批发给前来收购的经销商,均价每斤8元成交。王兆成是个好把式,闲不住,把钱揣进腰包,急匆匆地赶回家吃罢饭,又骑上摩托车打工去了。  

三羊山村地处临朐县冶源镇南部山区,山连着山,石贴着石,到处沟壑纵横,石厚土薄,人均不到五分地,贫困的帽子一度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向贫穷低头。“村里荒山多,本着靠山吃山、绿化荒山的目的,村里对荒山实行承包,鼓励村民发展经济作物。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我们村的红香椿发芽早、上市早,品质独特,具有香气浓郁、质脆多汁、香美可口、营养丰富的特色。”村党支部书记傅廷云说。  

由于荒山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基本种植不了什么农作物,村民对承包荒山基本没有兴趣,王兆成心里有谱,将村南峪20多亩的荒山承包了下来。种什么?他思来想去,三羊山村有种植红香椿的传统,既能绿化荒山,又能带来收入。  

“红香椿是俺村的一宝,不仅是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欢的美味佳蔬,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可健脾开胃。”临近中午,打工归来的王兆成掰下一株香椿芽说。自承包荒山以后,王兆成跟老伴基本吃住在山上,清除荒草、垒石堰、修梯田,因地制宜,栽种香椿,日出日落、寒来暑往,总能见到老两口忙碌的身影,不知使坏了多少把镢头和铁锨,磨破了多少双鞋。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管护,现如今,王兆成的香椿园已经颇具规模。参差的香椿树,整齐的石堰,错落有致,原来人见人愁的荒山坡地,通过种植香椿、出售树苗每年能带来2万多元的收入,王兆成成了当地闻名的香椿种植示范户。  

“人勤地不懒。香椿种植要搞好管理打顶促分枝。根据树型发育情况,及时打顶、打杈,确保树冠多分枝、多产香椿芽,达到高产优质。每次采摘后,根据地力、香椿长势及叶色,适量追肥。”王兆成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念起了种植经。  

王兆成的“红香椿”成为打开乡村脱贫致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去年10月份,省派临朐县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三羊山村后,帮助该村高起点规划,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新愚公”王兆成的领头羊作用,周围村民纷纷学习。  

服务队及时因势利导,鼓励村民转变思路,不等不靠,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发展红香椿种植,目前发展红香椿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万亩红香椿种植示范园初具规模,带动了一方百姓增收致富奔小康。  

目前,在服务队的大力帮扶下,正在新修环山路9公里,发展乡村游,搭起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走融合发展之路,让临朐县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服务队多措并举促产业振兴,实现帮扶村产业旺、村庄美,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把红香椿变成村里的摇钱树,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还得靠产业来带动。”冶源镇党委书记王保利深有感慨地说,每个村的地理、资源和人文都不相同,只有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推动产业融合,才能让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享受到发展红利。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