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强省

临沂市建立技能人才激励机制

时间:2019-05-06 来源:大众网

培养、评价、激励……近年来,临沂市以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用好用活技能人才为根本,健全和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工作体系。

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技能人才72.2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34万人。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成长,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方联动 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水平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提高技能人才能力的基础。进入培养体系,技能人才进入了专业成长环境。”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市通过搭建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平台等多种方式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我市共有9所技工院校,现开设预备技师部、高级部、中级部等3个培养层次。为搭建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紧贴市场需求开设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商贸物流、建筑、矿业开采、汽车技术等专业(工种),截至2018年底,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3.8万人,年招生人数达到1.79万人,毕业生1.2万人,就业率稳定在99%以上,在全市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为骨干、普通技工学校为基础的技工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在搭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上,企业实行以师带徒,通过师徒“结对子”或“拜师学艺”等形式,工作中安排熟练技术工人与高技能人才、技术专家或技术带头人组成工作组,形成技术上的传、帮、带;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生产和科技攻关过程中,将其中的某些难点问题确定为课题,并形成若干攻关研究组,通过攻关研究,培养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校企互利共赢的重要模式。企业通过提供教学场所,将生产岗位和企业教育中心组成系统的技能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形成人才培训与使用的高度统一,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

“我市采取政府投入引导、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的筹资方式,通过院校与企业结合、理论与高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企业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已连续十五年开展“金蓝领”培训工作,来共培训“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2.5万余人,有效缓解了全市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

竞赛引领 完善技能人才选拔评价机制

如何不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的考核选拔机制?为此,我市探索以赛带训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快车道”。

据悉,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开辟了新途径。组织开展世界技能大赛临沂选拔赛和首届全市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在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市有4人进入国家集训队,有25人进入了省集训队。

“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是独具临沂特色的技能竞赛品牌,我市已连续11年组织开展“劳动之星”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进一步深化了以“以培训促竞赛、以竞赛带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良性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通过竞赛全市共有647人获得市“劳动之星”荣誉称号;665人获得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不仅如此,鼓励支持企业岗位练兵大比武。以岗位为平台,将练兵内容与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能力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岗位、工种的实际特点,组织开展多样化练兵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介绍,还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工作机制,健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查、情况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优化环境 确立技能人才成长激励制度

技能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好政策营造的好环境。记者了解到,经过探索实践,我市形成了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的激励机制。

“我市出台了《沂蒙首席技师管理办法》和《临沂市职业技能竞赛及奖励管理办法》对优秀技能人才的待遇做出明确规定,政策的落地实施提高了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获得沂蒙首席技师称号的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库,并每年组织沂蒙首席技师开展健康查体、教育培训、市情考察和咨询活动。

鼓励企业对在生产经营中作出重大贡献或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职工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实施内部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对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在岗高技能人才按月发放岗位技能津贴。“技能人才成长激励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激发了劳动者学知识练技能的积极性,崇尚技能、尊重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已形成。”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