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强省

石油开发中心:创新发展后劲十足

时间:2019-05-23 来源:齐鲁晚报

2018年4月23日,胜利油田“劳模工匠进班站 传技艺 解难题”走进石油开发中心,让这个单位10名员工和3个创新工作室,有幸同油田层面的专家、技能大师签订师徒协议和创新工作室共建协议。一年来,导师们在发扬工匠精神、传授创新本领中,带动了一批技术骨干成长为创新型复合人才,多项成果获得省级、局级荣誉,成果转化创效上千万元。   

为员工成长搭台  

基层是创新发展的主战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困惑都可能成为一项成果。去年,油田“劳模工匠进班站 传技艺 解难题”走进石油开发中心,邀请了油田高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冯新永、孟向明、张春荣等为一线40余名创新骨干们答疑释惑,胜利工匠的成长故事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给这家单位的技术骨干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创新发展再填新动能。  

为了变创新灵感为创新成果,石油开发中心工会结合基层单位创新工作实际,探索实施创建创新工作联盟例会,集成创新合力助推质量效益双提升。  

“中心创新联盟首次例会,能够再次请到大师送教上门,想想都觉得激动。”胜发采油管理区“熊大”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熊亮,有幸拜师孟向明。当接到例会召开的通知后,他紧忙发动管理区创新骨干们,梳理了一段时期内遇到的生产难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10余项,期望能在例会上找到准备答案。  

和熊亮想到和干到一起的还有胜凯创新工作室的贾岩,他们准备了3页A4纸的问题。虽然准备工作充分,但他们知道,全中心的创新骨干都要参加,大师们是不可能短时间内为所有人去解疑释惑。  

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中,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大师们结合各自专业对现场提出的50多个问题一一解答,无论是成果的课题立项,还是设备节能降耗、四化控制终端设计,大师们毫不保留的将技术传授给这群爱创新的年轻人。  

如果说创新联盟例会的实施,夯实了技术骨干创新基础,综合业务素质挑战赛、网上答题等活动,无疑是检验成效的重要举措。此外,该单位通过“身边的能工巧匠”等典型选树活动激励广大员工拼搏有为。  

创新型人才唱主角  

在石油开发中心井场上随处可见高架罐,以往液位数据是依靠人工爬罐检尺的方式测量录取,数据录取不及时、不到位,造成产量计算不准确,分水、注水管线进油,严重时会堵塞管线导致注水停运,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  

胜安采油管理区黄鹏飞、李志勇等人通过创新联盟例会向大师请教,决定创新研制一款既经济实用且准确度高的液位实时测量装置替代人工爬罐检尺测量,于是有了成果《研制高架罐远程液位实时测量装置》。该项成果被评为油田QC成果一等奖,在集团公司QC成果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基于扎实的基础工作,涉及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打造绿色示范班站、优化劳动强度等创新型、实用型成果在石油开发中心五小成果、QC成果、合理化建议等审评中脱颖而出。其中,《套管气多级分离自动回流装置的研制与应用》获山东省设备管理成果二等奖,《研制油井电加热远程测控装置》获中国石化油田企业优秀QC成果奖,《捞油井口专用防盗箱》、《降低燃气成本的“四定”管理》、《污水泵直供的建议》20余项成果在油田获奖,累计推广创效价值1000余万元。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值得大家学习的技艺和品德,就连孟向明也幽默地称自己常常“不劳而获”,比如在“劳模工匠一线行”中不仅收获了能干善思的好徒弟,也多次在石油开发中心交流中,学到了油公司在油藏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做法。  

一年来的成功实践,既让石油开发中心成为创新发展的受益者,也让他们在做实油藏经营管理征程上,培育了更多创新型复合人才。石油开发中心群众工作科科长、工会副主席李伟认为,邀请大师送教上门和创新联盟例会等做法,不仅是当前创新创效的重点工作,也必将有力的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只有让创新型人才唱主角,才会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