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十强产业”,授信总量超千亿
支持住房租赁,助力新时代安居。该行把支持住房租赁作为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服务房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2018年9月,该行与济南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山东中电建核电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山东君山置业有限公司、龙湖集团等合作,挂牌成立省内首家“CCB建融家园”。依托该行自有房产打造“智慧人才公寓”样板,公寓建成后将纳入济南市委组织部青年人才公寓体系,形成“建融家园”和“人才泉城”双品牌效应,树立建行人才公寓山东模式。为全省最大招商引资项目——威海惠普提供住房租赁贷款、建设“建融家园”青年公寓,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创新推出小微快贷、税易贷等产品,扶植新兴业态主体、蓬勃市场创新力量;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包括客户选择、行业管控、缓释手段、风险管理等,履行国有大行责任,助推普惠金融稳步发展。
推进金融科技,助力新经济建设。将金融、科技与服务实体经济更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社会共享、企业运营等平台建设,先后推广应用40余个大数据项目,为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蓝色梦想”智慧社区、“药品追溯服务平台”、“无感支付”等一批智慧项目推进顺利,为社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同时,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创新网络供应链产品,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思维及技术,与核心企业(平台)合作,基于核心企业(平台)信用及真实交易场景,通过系统对接,实时交互交易、资金及物流等“三流合一”信息,整合多方资源,为核心企业(平台)及其链条成员提供全流程在线网络金融服务。
截至2019年3月末,该行实体经济信贷和贷款占比分别达到97.36%、96.73%;网络供应链合作平台达到84个,累计支用135.52亿元,惠及链条企业700余户;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企业186家,涉及项目64个,授信总量1053亿元,贷款余额340亿元;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授信总量213亿元,贷款余额40.4亿元。已储备新旧动能转换领域客户162户,储备金额815亿元。
专业化团队推动并购业务发展,大数据创新服务小微企业
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该行积极对接“十强产业”优质客户、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树立“移位再贷”理念,盘活存量规模,贷款规模优先满足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重点基建领域优质客户及项目融资需求,全额满足普惠金融、扶贫贷款规模。
该行加强产品组合管理,既要做好技改贷款、基建贷款、银团贷款等传统产品,也要积极推广网络供应链、“节能贷”、“碳金融”等创新产品,成立专业化团队推动并购业务发展,依托大数据创新服务小微企业,提供小微快贷全线上融资产品。该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的大中型民营客户,探索线上审批模式,不断提升审批效率;优先满足新旧动能转换领域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加大内转价格优惠力度;加大服务收费减让力度,贯彻落实降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决策部署。
新旧动能转换也伴随着信贷风险的管控。该行优化信贷行业结构,增强对山东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敏感度,着力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及高杠杆低效特征客户退出;大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信贷、普惠金融、先进制造业等新兴领域业务发展;通过细分行业核定分行、条线压控目标并强化考核,审慎核准把关,实现客户结构和行业结构的优化。
做实资产质量,强化“党委管、全面管、主动管”三管齐下,一户一策明确化解处置工作目标和措施,确保实现资产质量脱困突围、稳中向好、同业领先,坚决达成年终资产质量管控目标。充分发挥债委会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协调各家金融机构统一行动帮助困难企业脱困,推动当地政府积极作为出台救助措施,综合运用产业基金、批量转让、债务重组等多种模式切断担保链条,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本源、根植实体,主动承担起国有大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建设银行相继推出“住房租赁”、“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三大战略。山东分行立足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三大战略”以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开放的金融共享平台、普惠的金融发展模式,实现自身转型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