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资讯 > 人才强省

狠抓落实再聚力勇立潮头立新功

时间:2019-06-13 来源:大众日报

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烟台视察。一年以来,芝罘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狠抓落实,始终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聚焦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管理、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发力,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主动作为,铺展开一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

勾勒发展“施工图”

聚起招引“强磁场”

5月31日,在深圳举办的康佳产业研究院·烟台医药健康产业园高端人才创业洽谈会上,8名高端人才与烟台康佳产业研究院现场签订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10余项。

令人喜悦的签约成果,正是芝罘区深入挖掘区域潜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生动注解。

“勇于担当抓落实,奋力攻坚提效率,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干劲和精神面貌奋勇争先、走在前面。”芝罘区委书记李波在新春伊始向全区上下发出号召,芝罘区积极抢抓烟台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的重大机遇,围绕全省“十强”产业和全市八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六大产业”蓬勃发展、全面起势。

全区市级以上金融机构达到88家,烟台山基金小镇获批全省唯一的基金小镇,成功打造山东省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平台,基金规模超过390亿元;康佳芝罘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成功开园运营,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额达到269亿元,位居全市首位;全年海洋产业实现产值560余亿元……新兴产业的“星火”正在芝罘大地掀起“燎原”之势。

如果说产业发展为芝罘区擘画了一幅壮阔蓝图,那么硕果累累的“双招双引”正为芝罘区产业结构调整输送源源不断的动能。去年以来,芝罘区累计签约48个总投资超940亿元的重大项目。先后在北京、深圳、美国、英国等地建立8处人才工作站,成功打造了全省首家新旧动能转换研究机构,累计引进硕士以上人才390多名,其中国家级人才30名。

“以亮剑决胜的信心、抓铁有痕的恒心、壮士断腕的决心,聚焦‘三重’工作全面发力”,这是芝罘区面对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之问,所给出的回答。为此,芝罘区先后组建烟台古城文旅、幸福新城开发建设、棚户区改造、烟台海上世界、红旗路快速路五大指挥部,14名区级领导一线指挥,62名科级干部、21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四大班子齐上阵、街道部门靠上干、齐心协力抓“三重”。凝聚共识、以上率下,全区形成了主动担当作为的干事氛围。咬定目标、点燃激情、勇毅笃行,正成为每一个芝罘人的精神烙印。

下好创新“先手棋”

托起棚改“安居梦”

笔者来到芝罘岛街道居民吕其岳的新家,三室两厅的房子采光通透、窗明几净,花架上摆放的盆景绿意盎然。“我们盼望了好多年啦,终于住上了楼房。棚改,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吕其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隅观全局,这一场景只是芝罘区推动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据悉,2018年以来,芝罘区9个项目列入省级任务、4930套安置房顺利实现开复工,东林、黄务等8宗棚改用地完成出让工作,累计出让收入达到12.3亿元。

棚户区改造,既是大事、要事,也是一桩难事。没有创新的发展思路和高效的工作机制,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谈何容易?

为了托起一个又一个居民的“安居梦”,芝罘区立足区情实际,探索实行了“棚改+”工作思路和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棚改工作的快速推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实现居民致富增收、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芝罘区始终坚持‘棚改+大商’理念,利用行业领军企业的先进经验、雄厚资金和专业技术,切实提升棚户区改造的质量和品质。”芝罘区棚改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传强表示,2018年以来,先后有万科、恒大、融创、保利等大商强企参与芝罘棚改,推动了芝罘区棚改工作全面提质提速提效。

后发赶超,芝罘区冲出“瓦片经济”等低端发展模式的“洼地”,正大阔步走向高效开发利用腾挪土地资源的“高地”,“棚改+产业”的发展理念使得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平行推进,环境改善与产业转调同步提升。据了解,芝罘区通过棚改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引进的瑞康医疗器械制造、宏远科技产业中心等4个总投资35.5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项目正在全速向前推进,2018年累计完成26万平方米主体建设;国金商业广场、芝罘云数据基地等30个重大产业实体项目稳步推进,将为城郊居民区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棚改工作高效推动的背后,是“棚改+民生”的暖心实践。确保群众能够安置得顺心、生活得舒心的工作思路,让芝罘棚改行稳致远。“我们利用棚改的契机,争取把相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相关产业一步全部配套到位。2018年以来,已经有5所中小学校、3个医养健康项目同步开工建设,更好满足城郊区域居民对教育、养老的需求。”芝罘区棚改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道。

巧绘党建“同心圆”

催开惠民“幸福花”

沉积多年的垃圾需要清理、淤堵的下水道需要疏通、遮窗的树木需要修剪、破损的墙体需要整修……这是小区居民常常遇到的“小问题”,对基层社区而言常常是“大挑战”。但在芝罘区,这些问题在一张张“网格”内得以顺利解决。近年来,芝罘区坚持“党建引领民生”理念,最大限度地将党建资源应用到为民服务中,切实发挥基层党建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中的保障支撑作用。

前不久,芝罘区大海阳社区居民张阿姨跟楼长闲聊时说起自家的下水道不太通畅,仅仅过了一天的时间,社区党委就安排志愿者上门修好了管道。对居民而言,这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对芝罘区各个社区党组织来说,这不过是“网格化”管理的一件“小事”。

然而,面对180多个中央和省市属驻区单位、1400多家“两新”组织,如何破解大单位“门面大”难协调、“两新”组织“小杂散”难聚拢的难题,让这些优质资源为我所用?

芝罘区深化中心城市区域化党建“资源网”,将全区统筹划分为1756个网格,建立完善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层网格单元,创新绘制区域化党建资源地图,推动党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服务覆盖不断扩大。同时,创新“六联六促”联系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推动全区102个部门单位全部下沉一线,与142个社区居民区、41个改制企业结对开展联系帮促。据了解,2018年以来,芝罘区共计开展走访基层活动3600余次,为群众解决问题1255件。“‘六联六促’单位为我们社区带来了很多宝贵资源,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度。”芝罘区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说道。

芝罘区着力提升群众看得见的幸福指数,也在奋力答好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这张看不见的“答卷”。2018年,芝罘区民生支出高达34.76亿元,占全部支出的81.3%。其中,先后投入3亿元开工建设5所中小学校、2所公办幼儿园和3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推进“天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社会治安硬件设施;深入推进全国“救急难”试点,累计发放各类低保金、救助金6200万元,惠及群众12万人。

念好监督“紧箍咒”

配强干部“营养餐”

“6月底前,完成新增就业再就业1.7万人,年底完成新增就业再就业3.4万人。”这是芝罘区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就扩大就业工作作出的承诺。

笔者从芝罘区作风办了解到,按照谁承诺、谁践诺、谁接受评议的原则,芝罘区组织27个热点部门,围绕“三重”任务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便民服务等领域提出3—5项承诺事项,明确工作目标、具体措施,通过新闻媒体庄严亮出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芝罘区将2019年确定为‘作风提升年’,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构建全方位作风监督体系,在全区上下营造起‘担当实干、敢作敢为’的浓厚氛围。”芝罘区作风办负责人介绍。

作风转变让群众放心,能力提升才是持久动力。为此,芝罘区狠抓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养,创新推行新进机关工作者“墩苗淬火”系统培养工程,集中开展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培养模式,锻炼期满后,将根据考察考核情况,打破原有考选岗位限制,合理分配岗位,真正达到培养年轻干部、发现年轻干部的目的。

“组织上把这些年轻干部交给我,我就得为他们负责,一年的培养期、一季度一轮换项目,我得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学东西。”成为“墩苗淬火”系统培养工程项目组业务导师的团区委书记陈川感慨道。打破编制和岗位限制,真正到基层一线、项目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学习锻炼,这是芝罘区对年轻干部的考验和历练,更是给年轻干部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

“这是必须进行家访的10类干部:新进机关干部、岗位有变化的干部……”芝罘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郭军介绍,芝罘区除了在纪律上严格、在能力上加压外,更重视在工作上和生活中关心干部。2018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各类“家访”活动690余次,通过上门家访,让干部工作得更加安心、更加踏实。同时,大力推行干部“涅槃工程”,将各类处分期内的干部,以及经考察了解状态不佳、精神不足、存在过失的干部等纳入“涅槃”范围,通过深入谈心谈话、适当心理干预等8项激励措施,帮助干部重获工作信心、干事激情,形成“不让任何一名干部掉队松劲”的浓厚氛围。

时光的年轮镌刻奋斗的足迹,历史的巨手翻开梦想的新篇。芝罘区将高举高质量发展的大旗,积蓄澎湃的发展势能,一路奔涌向前,一路凯歌高奏!

分享到:

山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友情链接

  |     |   意见反馈   |     |   联系我们
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
鲁 ICP 备 15040394 号
技术支持: 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