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技能进社区”,济宁更精准了。比如金乡县和鱼台县人社局,紧紧围绕各自产业需求,开办叉车驾驶和龙虾烹饪专题培训,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免费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特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乡村振兴也有了更多人才支撑。
学员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叉车驾驶技术
开叉车、炒龙虾
技能培训接地气
“很好,注意前后方……”12日,在金乡县凯盛物流园一角,地面施划了线路,边角插好旗帜,在老师的指导下,叉车培训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得益于小车驾驶经验,仅仅接触了一天,学员王维磊已经能独立驾驶叉车前进和后退。
王维磊今年23岁,听说熟练的叉车工人月工资能达到五六千元,他赶紧报了名。在他练习的同时,实训基地培训场旁,众多学员身穿制服,认真听老师讲解叉车驾驶技巧。
经过第一期的宣传,此次第二期培训共吸引了180人报名,这是首批54人,其余报名人员将分批接受免费培训。每期培训在20天左右,理论加实践,最后两天到冷库实习。虽然大部分学员没有驾驶车辆经验,但他们中多数人都能顺利结业。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将免费获得由人社部门颁发的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证书,成绩优异者将优先推荐就业。
半个月前,就在物流园内,三名第一期结业的学员找到了工作。驾驶叉车穿梭于冷库内外,三人默契配合,不到十分钟,满载大蒜的货车,全部卸载完毕。而在前两年,一座冷库需要五六十名人力,挨袋搬运,一天时间才能装满一座冷库,如今,三名叉车工人配合,半天时间就可装完。
12日下午,鱼台县滨湖街道马石庄村,不时飘出一阵阵香味,这是学员们在练习炒小龙虾。啤酒小龙虾、避风塘小龙虾、蒜香小龙虾……在师傅的指导下,两名学员同时开火,依次倒入所需调味品,不一会儿,一盘盘鲜香诱人的小龙虾就端上了桌。
“家里养有几亩小龙虾,这次学会各种烹饪技能,以后家里就可以开个小餐馆,收入提升一大截。”马石庄村村民王玉珍这么打算。
免费+精准
助推特色经济发展
金乡县培训叉车驾驶,鱼台县培训龙虾烹饪。这都是当地因地制宜,围绕产业需求,提供的精准技能培训。
在金乡,有1200余座冷库储存大蒜。如今,麻袋分装的大蒜出入冷库,都需要叉车运输。“按每座冷库需要10名叉车工来算,目前金乡县有万余人的叉车工人缺口。”金乡县人社局副局长肖振介绍,对此,金乡县人社局联合凯盛职业培训学校,创建了金乡县公共实训基地。基地可同时开展焊工、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美容师、美发师、西式面点师等15个工种的培训。
此次叉车驾驶培训,主办方特地邀请了山推技校教师前来授课,为金乡县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而熟练的叉车工人,月工资较高,家庭收入得到很大提升,可以说,双方达到了共赢。除了叉车驾驶,经过考察,金乡县人社局还计划将冷库操作纳入下一步培训中。
“今年以来,县人社局把‘稳就业’摆在首要位置,结合鱼台特色经济产业,积极开展送技能进社区免费培训活动,使群众在家门口学技能、快就业。”鱼台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闫同国介绍,随着鱼台龙虾节的到来,鱼台县人社局特地推出了“龙虾烹饪制作”专题培训,讲解龙虾烹饪知识,现场开展龙虾加工制作,受到老百姓的一致欢迎。而特色产业专项培训的融入,将为鱼台发展特色经济,特别是龙虾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凡济宁市户籍年龄16至60周岁、未在单位缴纳社会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报名参加免费培训。技能培训不仅可以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由过去的简单体力劳动向技术型劳动转变,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发展后劲,拓宽他们的致富路径,帮助他们逐渐走出一条靠技能就业、靠技能成才、靠技能增收之路。
再推三项培训方案
提升多群体就业能力
金乡和鱼台的特色“送技能进社区”培训,是全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的一个缩影,在各个县市区的乡镇、村居,这种培训都在进行着。
早在2018年,济宁市人社局就确定到2020年,集中利用三年时间,统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完善技能劳动者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壮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为促进解决济宁市结构性就业矛盾、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培训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各类群体就业创业能力。而为达到这个目标,今年5月份,济宁市人社局又下发了《济宁市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行动方案》、《济宁市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济宁市企业职工岗前培训行动方案》三个方案。
三个《方案》分别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需求,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职业转换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结合乡村振兴对农村人才的需求,用足用好就业创业培训政策,根据农业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面向新录用的员工全面开展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力争2021年前,使企业职工在上岗前能够接受一次相应的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其中,《方案》还特别鼓励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乡村振兴战略,“非遗”传承项目,化解钢铁煤炭煤电行业过剩产能企业失业人员培训等探索项目制培训,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承担整建制培训项目。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鼓励企业采取网络学习的方式开展公共课程培训,探索建立“职业培训网络学院”,提高培训灵活度、便利度和可及性。
经过统计,2019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1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万人,开展创新创业培训6000人。扶持创业2932人、带动就业1.41万人。
企业稳岗可返还社保费
济宁市落实失业保险支持稳定就业岗位政策,根据规定,2019年1月1日起,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单位及其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因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政策或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按上年度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返还。
技能证书也能换补贴
努力学技术,拿到职业技能证书,还能领取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现行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申领条件放宽至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12个月及以上(包括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将企业在职职工取得的59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纳入补贴范围。其中,准入类36项,水平评价类23项。